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一登的志佳陽大山

志佳陽大山是泰雅語Sqoyaw的譯音,最高點為志佳陽大山最高峰,海拔3,345公尺;而三角點則設立於志佳陽大山基點峰海拔3,289公尺處(約距離起登點7.85公里)。1970年雪主東線開通前,登雪山主峰必須經過志佳陽大山,也是現今山友口中的志雪線。雖然已經鮮少人選擇此路線登雪山,但因為志佳陽大山名列百岳,仍是一日單攻的熱門選項。只是登山口到山頂路程8.3公里,海拔落差1760公尺,輕裝來回約需10-14小時,相當挑戰(可參考上河文化出版的「志佳陽線高差示意圖」)。

之前曾分享了馬武霸山的迷人風采,其不僅是百岳觀景台,更與大名鼎鼎的志佳陽大山相連。猶記得去年探訪環山部落時,正值傍晚,部落道路狹窄,山友們迎面而上滿是倦容,揹負大背包的沈重身軀,在夕陽的映照下,影子被拖拉得長而扭曲。彷彿無聲控訴著:他們已被志佳陽大山折磨地不成人形,正燃燒著最後的意志力,驅動自己走到最後的停靠站。

那個畫面太深刻,以至於朋友相邀攀登志佳陽大山時,我連忙問:是單攻還是在山上住一夜?這個問題不僅很重要,也大有學問!

登志佳陽大山,怎麼住?很重要!

若要攀登志佳陽大山,一路陡升,可以紮營的腹地有限,口耳相傳有3.1K、6K賽良久營地和7.2K瓢簞營地,簡介如下:

  • 3.1K:非公告營地,腹地大,近水源。
  • 6K賽良久營地:公告營地,海拔2,700公尺,無穩定水源。
  • 7.2K瓢簞營地:公告營地,海拔3,140公尺,無穩定水源(目前已經設有瓢簞山屋並設有雨水儲水槽,說明如後)。

若選擇一日單攻,雖然省去帳篷、睡墊與睡袋等夜宿裝備,但必須凌晨摸黑起登,陡上陡下,不僅十分耗費體力,也壓縮了享受登山與欣賞美景的興致,魚與熊掌實難兼得。

所幸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轄內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考量國內登山風氣日漸興盛,並配合政府開放山林政策提供便民服務,盤點轄區內需求後,優先選定雪劍線與志佳陽線2條路線,興建瓢簞、油婆蘭山屋2幢山屋。兩座山屋都在2023年落成,並於同年4月12日開放申請1。瓢簞山屋不僅設有雨水儲水槽,還提供15個床位2,如此一來,雖然仍需要準備夜宿裝備,但少了帳篷,大幅降低負重壓力。若再搭配營地供餐協作(獨立行動,不需要隨隊,也不會揹負委託者的裝備,僅協助準備食材於山屋烹煮供餐),又可省去煮食的材料與爐頭鍋具,頓時讓志佳陽大山變得親民許多。

有了這樣的共識,大家毫不猶豫選擇申請簞瓢山屋,在山上度過一夜。不過環山部落路途遙遠,若從台北出發,經宜蘭3轉中橫宜蘭支線,駕車也需要3-4小時。安全起見,建議攀登前一晚先入住環山部落,養足精神一早起登,通常中午過後就可抵達簞瓢山屋。屆時可根據天氣狀況,先於下午登頂或於隔日清晨登頂賞日出。

毫無懸念,認命陡上

我們選擇的民宿是希瑪農莊2館4,其座落於四季蘭溪吊橋旁,過橋便是登山口,因此大家一早醒來便悠哉整裝,神清氣爽地開啟行程。


圖ㄧ、二:過了四季蘭溪吊橋便可見到入園信箱,別忘了投入申請書與名冊。另一側則有環山獵人登山步道導覽圖,若想深度探訪環山部落,除了馬武霸山,也可嘗試大、小環線,不僅路徑清楚,也有完善的人造木梯與休憩點。

由於溪畔種植許多蔬果,日常仍有許多農機車進出,路徑寬廣好走,只要稍微留意指標,很快可以抵達山徑。山徑前段因為路基淺薄,沿著岩壁架設了人工鐵棧道,省去登山客上下尋找路徑的挑戰,多虧這個便民設施,正覺得暖身完畢,便來到了平緩路徑的盡頭-3.1K營地。此處由於腹地廣大又鄰近水源,是瓢簞山屋還未建成前,主要的紮營點,此時還留有前人架設的帆布遮雨棚,看來相當宜居。


圖三:愉快的平緩路程結束了!3.1K之後,便從此左切而上。由於這個陡升指標實在太過突兀,大家忍不住哀嚎起來!

湊巧在此與我們的供餐協作相遇,果然是專業的山野健將,雖然比較晚啟程,卻很快就追上我們。由於這腹地實在過於平坦舒適,協作逕自踏著輕快的步伐筆直地往樹林而去,直到聽到我們呼喊,他才沒錯過一旁倏忽斜切而上的正途。而我們也完全不敢鬆懈,在此簡單補充熱量後,便依著指標左切直上。


圖四:一路陡上,團隊成員錯落於山徑之間。

氣象預報顯示天氣不甚穩定,因此大家都有雨中行走的心理準備。出乎意料,上午的天氣清朗,從松枝針葉間仰望藍天白雲,令人心曠神怡。雖然身負重裝,但大家你一句我一語,不定時補充水分、分享糖果與拍照,竟也默默推進到6K的賽良久營地。此處海拔2,700公尺,比3.1K營地視野開闊許多,加上離志佳陽大山三角點不需兩公里,不難理解簞瓢山屋落成前,多數山友選擇在此處紮營,隔天一早再輕裝登頂。


圖五:6K賽良久營地腹地不大,大概分兩塊小區,周圍則被箭竹跟樹林所環繞

大家在此稍作休息,便繼續往前推進。6.9K處出現往馬武霸山主峰的岔路口,只是指標木樁後箭竹茂密,無法輕易辨識出路徑。由於馬武霸主峰未達海拔3000公尺,並未列為百岳,推測僅少數山友會選擇這條路徑。根據前人紀錄,若從此處經馬武霸主峰後下山,比傳統直上直下志佳陽大山要多出二個小時的步程,難度也較高。過了此岔路口,天氣驟然轉陰,時有飄雨,讓人更加期待7.2K的瓢簞山屋。


圖六:上午天氣清朗,下午風起雲湧。山野氣候多變化,對大自然應保敬畏之心。

約莫午後兩點,大家陸續抵達山屋,此刻風起雲湧,似乎是大雨的前奏。卸下背包的同時,不禁慶幸自己躲過雨中重裝爬升的苦難。但此時又面臨新的抉擇,是要在大雨來前登三角點呢?還是明早摸黑登頂?所幸山屋外可以接收到通訊信號,查詢了天氣預報,雨勢似乎愈晚越強,隔天甚至整日有雨。看來立刻出發是唯一選擇,雖然可預期白屏(因天候太差,登頂時毫無展望,背景白茫茫一片),但至少可以避開大風大雨。由於天候詭譎難以掌握,大家決定只到7.85公里處的三角點,不再推進到8.3公里處的志佳陽大山最高峰。


圖七:久違的小粉紅三角點登頂照!(註:小粉紅是筆者的登山吉祥物,是一個無須踩踏就可以登頂的自行車騎士)

不意外的,我們是這天唯一的登山團隊,因此拍照時間相當充裕。大家在三角點處不僅拍了個人登頂照,各式登頂吉祥物與食物紛紛出籠,一陣歡樂嬉鬧後,依依不捨地返回山屋。細讀沿途解說牌,此處天氣好時甚至可見七卡山莊,心中略感可惜。


圖八:瓢簞山屋附設的生態廁所,外觀優雅。

瓢簞山屋啟用未滿一年,乾淨整潔。內部結構分上下兩層,並鋪設地墊。雖然僅受理15個床位,但目測一層10人,共20人入住也不顯擁擠。而其附設的生態廁所,位於山屋後方約30公尺處,是一個外觀優雅的三角形建物。不過只有一間,人多時,經常需要等待。有趣的是,沿途不時可以見到「瓢簞池」的指標,我一抵達山屋,便趁無雨時在外四處張望,怎麼看都沒能發現水池。一問之下,才知道山屋與生態廁所之間的低窪地,就是瓢簞池。其水量會隨著雨勢消長,果然夜間再看,已經開始積水。

網路上流傳大雨後的照片,瓢簞池還真的把山屋與生態廁所相隔兩岸,被登山客們戲稱要搭船才能如廁。而曾經參與審議的網友解釋,會如此設計,是考量到不要讓污水排入水池集水區,因此設在池畔另一側的相對高處,否則污水導流不當,瓢簞池的水也都不能取用了。


圖九:超級豐盛的晚餐,疲勞一掃而去!

大家換上乾淨衣物後,盡情地享用協作準備的豐盛晚餐(居然還有小管!)。聊起登山的共同回憶,氣氛熱絡歡笑不停。直至深夜,大家才陸續沈沈入睡。一如氣象預報,夜裡雨勢漸強,直到清晨我們離開山屋時,仍是小雨。

來時一路陡上,回程當然一路陡下,雖然松林稍微遮蔽了雨勢,但因為路徑溼滑,大家只能專注腳下,毫無懸念加緊腳步,幾乎無停歇地回到3.1K營地。即使還有3.1公里,但已是大家熟悉的平緩路徑,身心如釋重負。走過四季蘭溪吊橋,再次見到熟悉的屋舍與車輛,恍如隔世之感油然而生。

你也曾經考慮攀登志佳陽大山嗎?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一登!簞瓢山屋為挑戰的路程增添了一抹閒適氣息,找機會拜訪它吧!

基本資料:志佳陽大山,又稱志佳陽山,為臺灣雪山山脈的知名高山,最高峰標高3,345公尺,為台灣百岳中的八秀之一。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平等里西北部,雪霸國家公園東南部。在最高峰東南方約400公尺的山肩處,設有三等三角點編號6303的基點,標高3288.848公尺。志佳陽大山如以基點標高排序,百岳排名為第54;如以最高峰排序,百岳排名為第44。
交通建議:要到環山部落,有三大路線:
宜蘭出發:宜蘭→台7線(員山路3段)→大同→英士→台7甲(中橫宜蘭支線)→南山→武陵農場→環山部落。
花蓮出發:太魯閣→台8線→天祥→慈恩→大禹嶺→台8線→梨山→台7甲→環山部落。
台中出發:埔里→台14線→霧社→台14甲→清境→武嶺→大禹嶺→台8線→梨山→台7甲→環山部落。
本次是攀登前一天下午從台北出發,駕車約4小時可抵達環山部落。安全起見,建議入夜前抵達環山部落。
所需時間:本次選擇攀登前一天入住環山部落,因此是兩天兩夜的行程。
D0台北 → 環山部落(夜宿希瑪農莊2館)
D1環山部落希瑪農莊2館 → 四季蘭溪吊橋 → 登山口 → 3.1K營地 → 苗圃工寮 → 賽良久營地 → 馬武霸山叉路 → 瓢簞山屋(夜宿瓢簞山屋),約7小時。輕裝登三角點:瓢簞山屋 → 志佳陽基點峰(折返),單趟約30分鐘。
D2瓢簞山屋 → 馬武霸山叉路 → 賽良久營地 → 苗圃工寮 → 3.1K營地 → 四季蘭溪吊橋 → 環山部落 ,約6小時。宜蘭午餐後,返回台北。

建議衣著與裝備

裝備名稱用途說明
背包(50-70公升)與防水背包套此行我選擇Hanchor的MARBLE 輕量化登山背包,其提供27.5升至73.5升大範圍彈性容量。近年我力求輕量化登百岳,因此選擇夾層較少的桶狀背包。雖然少了夾層分類的便利性,但利用分類袋並規則地放置裝備,仍可快速取得所需的物品。防水背包套不僅可以避免雨天雨水滲入,也可以降低背包織帶勾到植物或突起物。
睡袋此行在十二月下旬,冬季的高海拔山地相當寒冷,加上我容易手腳冰冷,因此特別準備Montbell最低可達零下10度的羽絨睡袋(800FP)。一般來說,要達到這樣的保暖度,羽絨填充量要很多,也相對較重。可考慮較高品質、高膨鬆度的羽絨,雖然價位較高,但可兼具保暖與輕量。
睡墊自從某次登山充氣睡墊漏氣,整夜因濕氣輾轉難眠,我便改用折疊式泡綿式睡墊(因為長得像裝雞蛋的盒子,因此又被稱之為蛋殼睡墊)。其雖然比較佔空間,但不僅沒有漏氣的問題,中途休息還可以當作椅墊,非常方便。
腰包或側包可放置貴重物品、地圖或是活動相關資料,方便快速取得
防曬帽防風防曬用
多功能頭巾可當頭套或脖圍
保暖衣物夜間行動可以避風寒,冬季的高海拔山地溫度可能低於0度,建議內層可帶刷毛的吸濕排汗衣,外層則選擇可壓縮方便攜帶的羽絨外套。
備換衣物排汗內衣褲與排汗衫
防風雨外套必備!山野天氣多變化,稜線上行走或是攻頂時可擋風,微雨行走可當雨衣。
雨衣褲必備!在較大雨勢中仍須行走時,完備的雨衣褲可以保持身體乾燥。在高海拔地區更是避免失溫的關鍵。
登山鞋必備!此行路線陡上陡下,落腳處高低差大,建議穿中高筒登山鞋,以加強腳踝支撐。
輕便拖鞋必備!抵達營地或夜宿地點時更換,可舒緩腳部。
襪子登山厚襪都更為防磨,建議多帶幾雙備用。我個人偏好穿兩層襪子,第一層五指襪,可降低趾間摩擦。若遇上雨天,即使有防水登山鞋,襪子也可能因為濕氣而潮潤。如此更可能造成腳趾或腳底起水泡,一旦有起水泡的跡象,就趕快換乾爽的襪子,避免惡化。
登山杖雖然登山杖的使用多視個人習慣,但此行路線陡上陡下,落腳處高低差大,登山杖可以增加平衡感、減輕腿部的負擔,建議至少攜帶一支。
照明燈具頭戴式LED型,兩手可空出來行動較方便。夜間照明都要靠它請勿輕忽!電池一定要換新,備用電池不可忘。
耐熱水壺煮沸的熱水需用可耐熱的容器裝盛,一般保特瓶無法裝熱開水。行進間飲用水每人約1-1.5公升,不要背太多,在營地即可補充。
餐具自備鋼杯或鋁碗與筷子,吃飯、喝湯、喝茶全靠它們了!
多功能刀具可用於切削食物或各類包裝,或各種需要刀具的突發狀況。瑞士刀是一個好選擇。
食物(行動糧)零食─(例)麵包、餅乾、巧克力、牛奶糖或其他高熱量食品
運動飲料粉狀包或黑糖補充電解質與糖分。市售舒跑、寶健或粉狀包裝均可。
個人醫藥平常個人服用藥品、擦勞滅
保養品防曬乳、護唇膏
小鏡子、梳子整理儀容重要裝備
牙刷保持口腔清潔舒爽,可用清水刷洗即可
毛巾行進間擦汗用亦可當遮陽頭巾
身分證件身分證、駕照或健保IC卡均可
太陽眼鏡雖然此行天氣預報不佳,但豔陽天也值得期待!別忘了帶上一副太陽眼鏡。
備用眼鏡深度近視或戴隱形眼鏡者,請務必備用眼鏡,以備不時之需。
衛生紙雖然多人同行時,可能會有同伴帶整包衛生紙與人分享,但個人衛生用品建議還是自行準備
濕紙巾到達營地時,可簡單擦拭身體以保持舒爽。也可擦拭餐具以保持清潔。建議使用純水無添加香料的濕紙巾。
手機除了查詢離線地圖、緊急聯絡用,更是現代人出入山野的拍照好夥伴。
備用電源長時間行走,可準備行動電源或是電池。
垃圾袋或夾鏈袋無痕山林,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

備註

  1. 官方新聞:瓢簞、油婆蘭山屋,山上最安心的庇護空間https://www.nps.gov.tw/%E5%85%AC%E5%9C%92%E5%B0%88%E6%AC%84/%E4%B8%BB%E9%A1%8C%E5%A0%B1%E5%B0%8E/12997-%E7%93%A2%E7%B0%9E%E3%80%81%E6%B2%B9%E5%A9%86%E8%98%AD%E5%B1%B1%E5%B1%8B%EF%BC%8C%E5%B1%B1%E4%B8%8A%E6%9C%80%E5%AE%89%E5%BF%83%E7%9A%84%E5%BA%87%E8%AD%B7%E7%A9%BA%E9%96%93.html 
    ↩︎
  2. 瓢簞山屋官方公告 https://npm.cpami.gov.tw/information_place2.aspx?id=671 海拔:3135M,沒有穩定水源(儲水槽),坑洞式廁所。
    ↩︎
  3. 宜蘭出發:宜蘭→台7線(員山路3段)→大同→英士→台7甲(中橫宜蘭支線)→南山→武陵農場→環山部落。 ↩︎
  4. 希瑪農莊2館沒有訂房官網,可以直接搜尋Google Map查得地址與電話。雖然提供停車位,但因為道路狹而陡,回程上坡容易打滑,除非是四輪傳動車,否則不建議直接開到農莊旁空地停車。
    ↩︎

四天三夜淡蘭古道中路全攻略

淡蘭古道,原為清朝時期「淡水廳」(淡)通往「噶瑪蘭廳」(蘭)的重要路線,其貫穿今日的瑞芳、雙溪、貢寮、汐止、平溪、石碇和坪林等地,形成當時繁密錯縱的交通網絡,承載著原住民狩獵、沿海通行、墾荒歷程,以及貿易與通商的先民足跡。

歷時六年,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與跨機關、民間合作,透過整理文獻、策劃符合遊憩和安全需求的系統性山徑路線,運用當地資源打造出最質樸的面貌,以重現淡蘭古道百年來的風采。其中八成位於新北市境內,與其他古道不同之處在於其特殊路網結構,橫跨40條山徑,現已被指定為「國家級綠色步道」。

近年,因為朝聖之路逐漸為台灣民眾熟知,也陸續帶動徒步風潮,因此淡蘭古道開始被古道愛好者暱稱為台灣朝聖之路。

古道可概分成北路(官道)、中路(民道)與南路(茶道),根據淡蘭古道官網,各路線分述如下:

  • 北路:是發展最早、史料紀載最多之路段。從先民游獵、遷徙山徑時就開始形成,功能逐漸演變成官府平亂征戰、巡查、海防的通道,並為確保官兵定期巡查的通行安全 ,加速民間使用通行、通商、墾拓、修築的機會,進而修整出許多捷徑。
  • 中路:為生活民道,較無官方的歷史記錄,僅從現有史料記載「蘭入山孔道」及「黃總大坪」古徑以及聚落拓墾、農產種植及運銷的過程來探究,建構出淡蘭中路之路徑。
  • 南路:為清朝時期重要的經濟茶路。初期官府擬闢便道芻議未果,先民尋徑入山植茶,爾後臺灣開港通商,茶葉成為當時最主要出口商品,影響官府不得不正視,促成臺灣巡撫劉銘傳循此山徑闢巨道通宜蘭。

透過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大力行銷,並結合名設計師蕭青陽拍攝的《淡蘭古道三部曲》,讓我油然升起一股古道魂,一直想找機會探訪。

心想事成之Fjällräven「Taiwan Trail」

今年年初,隨著疫情漸緩,各種實體活動逐漸回歸正常。偶然發現戶外品牌Fjällräven發布了「Taiwan Trail」(註1)活動,路線就選定淡蘭古道中路,眼睛瞬間一亮。時間訂在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為時四天三夜,起點從暖暖出發,經過平溪(十分)、雙溪(柑腳、泰平),最終抵達宜蘭外澳,預計路程長度為48.46公里。

參與方式有分團體行與自由行,前者適合戶外新手,10-15人一隊,安排嚮導隨隊同行,需團體行動。而自由行則需具備登山負重、野外紮營和使用離線地圖的經驗與能力,無嚮導隨行。深知自己在山野間奔放隨性的性格,毫不猶豫就報名了自由行。雖然得自揹鍋具、爐具與夜宿的裝備(帳篷、睡墊與睡袋),但主辦方會提供三日份早、午、晚餐(共計9餐),預計會減少一些負重壓力。

然而,打包之後才意識到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獨行,必須背負完整的帳篷,報到時磅秤一量,還是來到了27公斤!


圖ㄧ:久違的重裝,果然帳篷不能小覷,總重量還是來到了27公斤!

第一天:暖暖 – 暖東峽谷 – 十分 (8km)

起點的集合地在暖東峽谷,因此可以搭乘台鐵到暖暖火車站後,再轉乘計程車(若時間充裕也可以步行,距離約4公里,約需一小時)。我一下火車,便看到也是肩負重裝的一對男女,因此禮貌地詢問他們是否也是活動參與者?熱愛戶外活動的人們總是親切友善,立刻邀我一同共乘計程車,我便無縫接軌地抵達報到處。

由於自由行可以自主決定出發時間,因此我在領完瓦斯罐、健行護照(註2)與安全旗幟後,便踏上了旅程。第一段暖東峽谷步道沿著溪谷而走,加上人為設施完善,我一度進入神遊狀態。原以為跟著披著安全旗幟的人走準沒錯,沒想到一群人還真一起走岔了路,不禁面面相覷莞爾大笑。


圖二:暖東峽谷步道人為設施完善,可見各式解說牌。既然淡蘭古道中路又稱民道,不難理解沿途常見土地公廟或陰廟等先民的活動遺跡。

暖東峽谷步道後續接上一小段產業道路,路的盡頭便是暖東舊道,其串連了暖東峽谷到平溪之間的山路,緩升到今日路線最高點-嶺頭福德宮後,便ㄧ路石階往下到平地。


圖三、四、五:沿途除了有淡蘭古道官方設置的指示與方向牌,主辦單位也細心地在岔路口掛上紙條(推測用牛皮紙材質是環保考量,但在山野間意外成為保護色。一起找紙條反而變成了偶然同行者之間的小樂趣。)

「新平溪煤礦博物館」是個顯著的標地,沿著它一旁的十分煤運道而行,沿途可見過往煤礦開採的遺跡,盡頭是一荒廢的卸煤場,巨大的卸煤斗矗立其中,雖然已被規劃為「新平溪煤礦月台公園」,但新舊交雜讓人有種時空交錯之感。出了月台公園,實在很難抵抗十分老街的誘惑,趁著集合時間還早,有些人便安插了老街美食行程。由於往十分自然露營區的路途中,會經過十分瀑布的景區入口,我便為自己外掛了瀑布之旅。十分瀑布是寬約40公尺的幕簾式瀑布,水流似千軍萬馬奔騰傾瀉而下,不愧有「台灣尼加拉瓜瀑布」之稱。


圖六:十分瀑布氣勢磅礴

到了營地,主辦單位還特別安排了結合Garmin新品分享的離線地圖教學;而晚餐後則是《長路計畫》首度公開分享會。除了播放紀錄片,故事主角「飄流女孩」盧阿璞也來到現場跟我們分享她如何克服身體的障礙,與團隊共同合作,用21天完成淡蘭古道中路。

參加行程前,預期身體會有相當的鍛鍊,沒想到心靈上也能也如此豐厚的收穫,讓我對接下來的行程更加期待。


圖七、八:我的兩人帳看起來雖然孤獨卻堅強。第一天晚餐是在地餐館「暖暖的」製作的乾燥小米培根蔬菜飯,僅需用熱水浸泡便會膨脹。

第二天:十分 – 柑林國小 (11km)

報名之初,我對於總路程不到50公里,安排四天三夜感到困惑,但第二天總算恍然大悟。今天的路線總共銜接了五個步道,領頭的番仔坑步道是昔日連結平溪與雙溪兩地居民往來的通道,綿延不絕的原木階梯,一路直上爬升海拔300公尺達千階嶺後,便開啟今日又下又上又下的路線。雖然陰雨綿綿很符合印象中的淡蘭古道,但潮濕又悶熱地挑戰M字起伏,我內心不斷狂喊:「先民真的用這古道經商與生活嗎?」

即使如此,隨性的我,在平湖西步道旁,看到480公尺即可抵達番子坑山三角點的指示牌,全身細胞蠢蠢欲動。此時兩個男生迎面而來,似乎也有意探訪,因此我便邀他們結伴同行。沿路聊天,才知道他們今天剛加入,是新北市觀光局的公務員,受主辦邀請來觀摩活動的。看來新北市觀光局真的很看重淡蘭古道的行銷成果與效益,居然週末(第二天是星期六)都來古道加班!平湖西步道終點是一古厝,此時已經頹圮荒蕪,同行的公務員指著堆砌的石牆,說:「你看這石頭這麼大塊,表示這戶古時是有錢人家!」


圖九:隨性探訪番子坑山(海拔476公尺)

接著走一段車道,便可以接上平湖東步道。這是一段長約800公尺,鋪設完善石階步道,上了稜線後,便是大坑山稜線步道。之後沿著這一帶的主稜線穿梭,沿途還可路過大坑山(455公尺)與上內平林山(海拔504公尺)三角點,也算是一種聊勝於無的收穫了。出了大坑山稜線步道,必須沿著北38縣道走上一段後,才會看到往柑腳的上內平林步道。這也是今日最原始的一段步道,腳踏覆滿苔蘚的石塊泥地,一路直下300公尺,每一步都在「哇~」度過,不是太美,實在是太滑~很難想像先民在這片郊野山徑中繁忙而充滿生機的生活場景。

出了原始山林總算遇上今日最後的康莊大道,途經泰發炭窯後,突然出現地上鑲著淡蘭古道標示的田間小徑,原來穿過荒田越過柑腳溪後,便可抵達上內平林步道終點-柑林威惠廟。而今晚便是夜宿威惠廟旁的柑林國小。


圖十:馬路旁突然出現淡蘭古道的標誌,示意徒步者穿過荒田越過柑腳溪後,便可抵達上內平林步道終點-柑腳威惠廟。

晚上主辦請到吳雲天老師來講淡蘭古道,原來說是古道,其實交雜了很多近代的生活遺跡。有開採礦產的工人通勤路徑(九份金瓜石採金,中路一帶的煤礦),也有居民開墾務農而今廢棄的梯田。從清朝日據到近代,因為採礦聚落的沒落,原本人聲鼎沸的柑腳也逐漸人去樓空,今夜落腳的柑林小學,居然全校只有六個小學生。

第三天:柑林國小 – 張家莊露營區 (14km)

第三天一早,主辦單位請了國小旁的民宿提供自家烘焙的手沖咖啡,即使陰雨依舊,心情卻相當愉快。多虧雲天老師的講座,往古道前的公路旁,發現了舊時煤礦坑的遺跡。因為台灣島嶼受到板塊擠壓,多是拔地隆起的破浪型地層,因此極罕見在地表上就可以看到煤礦層,只是厚度都僅落在30-50公分之間。


圖十ㄧ:地表上的煤礦層,厚度僅落在30-50公分之間。

今天目標是崩山坑古道與北勢溪古道,崩山溪古道是連結泰平壽山宮與柑腳威惠廟兩個信仰生活圈的主要路徑,2018年起新北市政府擇選此條古道作為第一條淡蘭古道手作步道推廣示範點,希望延續「民墾」的精神與傳承,持續以手作步道方式結合民間力量將古道修復。「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集志工之力,耗費三年,採用手作的方式,就地取材,以契合地貌與生態的工法,修築這條百年山徑。前段柑腳溪潺潺水聲相伴而行,路徑清晰好走卻又不著人為痕跡,著實令人著迷。古道出口是泰平國小,50年代時用石塊堆疊建造而成,爾後被水泥牆給覆蓋,隨著1999年廢校,水泥油漆逐漸剝落而重見天日。2015年底開始有共學團進駐,目的是讓孩子自由發展,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打造泰平共學村。此行經過,剛好是週日,有機會遇上幾個家庭,正在梳洗整理,看來共學村的理念仍持續茁壯。


圖十二:泰平國小重見天日的石頭牆

出了崩山坑往北勢溪古道前,會經過「阿丹姊無菜單料理」,其在官方地圖上也被標記為淡蘭服務據點。主辦單位特別商請老闆為我們準備中途點心,說是點心也未免太過豪華,有炒米粉、魚丸湯、蘿蔔糕、炸魚與炸芋丸,以至於飽足後的團員們,都直呼不想背包上肩!


圖十三:有緣千里來相會(主辦單位攝影)

北勢溪古道沿著北勢溪而行,北勢溪則是寬廣祥和,沿途植被茂密,也可見到淡蘭古道的標誌 — 雙扇蕨,非常療癒。


圖十四:沿途滿滿的雙扇蕨


圖十五:北勢溪古道沿著寬廣祥和的北勢溪而行,經常可見澄淨的水潭,而最知名的莫過於與灣潭溪交會的三水潭

獨行的好處就是可以隨著腳步節奏,與各式旅人有緣同行聊天。今天的遇到的團員有來自基隆、台北、台中、彰化與馬來西亞,大家都熱愛健行,有許多豐富的海內外健行經驗,話題一開,完全停不下來,除了認識許多好用的健行小物,還學到女生獨特的衛生密技,就這樣一路暢聊抵達了夜宿的張家莊露營區。

夜晚主辦單位依舊安排了精彩活動,是由「百岳戶外裝備」介紹Morakniv生火刀具組,以刀背刮擦鎂棒再引燃木屑,增添了許多荒野求生的氛圍。接著手作活動是用各種雕刻刀刻出湯匙或印有Fjällräven小狐狸圖案的杯墊,大家一開始興致勃勃,但沒兩下就手酸眼歪,正巧天空也落下綿綿細雨,人群便隨性地逐漸散成三五小群,取火、談笑,又或是回到自己的帳篷小宇宙,在朦朧中墜入夢境。

第四天:張家莊露營區 – 外澳接天宮 (16km)

第四天預計走16公里,是四天最長的一天,但因為主辦單位觀察大家這幾天腳力不錯,乾脆把設在外澳接天宮的慶功宴提前到下午三點開桌。天氣終於放晴,前段的灣潭古道接烏山越嶺古道讓我想起有「台灣亞馬遜」之稱的哈盆越嶺,樹上掛滿鳥巢蕨,陽光從葉間灑落,令人心曠神怡。


圖十六:生機盎然的灣潭古道


圖十七、十八:隨著古道越往外澳推移,也逐漸可以遇到在當地生活的居民。除了沒有人看顧,販售當地農產品的良心商店,還有種植椴木香菇的人家。

中段休息處是空曠的廣場,一戶紅磚屋住著阿公阿嬤兩個老人家,除了賣飲料,也賣自己種的椴木香菇。大家稱這是坪溪古道前的便利商店,在這吃飽喝足才陸續上路,這也是我第一次看清楚參加活動的全體成員(抵達營地後通常天色漸暗,大家多自行在帳篷內活動)。

坪溪古道有許多人造林,舊時是運送木材的林道,因此路徑寬闊,很多人會來此溪畔露營。接著踢一段產業道路後便接上石空古道,也宣告這段旅程即將進入尾聲,尤其幾度可以眺望龜山島,有恍如隔世之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從新北暖暖走到宜蘭外澳,抵達終點時,工作人員全數在簽到站為我鼓掌,真的感動得差點哭了(還是因為腳痛到哭,也分不清楚了)!


圖十九、圖二十:真不敢相信自己憑雙腳完成了淡蘭古道中路,主辦單位不僅熱烈祝賀,還準備了豐盛的辦桌!

意外的插曲讓旅程更加難忘!

由於我得當天回到新竹,若要從外澳火車站搭乘區間車到台北再轉車,回到新竹至少耗費4-5小時。團友跟我分享可以從外澳先往南一站到頭城,有機會搭到不用換車就可達新竹的自強號。果然一查16:15有一班,比往北到福隆更方便,還能吃幾道辦桌。因此我悠悠哉哉吃到15:40出發到外澳車站叫計程車,才發現我真是太天真了!小巧的外澳站外根本沒計程車在排隊。這時已經16:00,我不得已只好在馬路上揮手跳躍,期待有好心人讓我搭便車。就快要放棄時,一個載著阿嬤的大哥停下車來。我便在火車到站前一分鐘奔上月台,直到自強號再次駛過外澳,我才終於從氣喘吁吁中回神,內心湧起了滿滿的感謝。

雖說是淡蘭古道中路,但它其實是超多古道相接,也因為現代道路開發變得斷斷續續,經常得在公路或產業道路上尋找神秘的接點。若自己行走,可能很容易感到孤單與挫折吧?真的很慶幸自己參與了這個活動,既可保有行動的隨性自在,又能感受到團隊的互助。能夠如此回味無窮,都必須感謝主辦單位,不僅工作人員親切細心、路行指引清楚、附加活動精彩動人,還有精緻的紀念品!若你也正考慮多日連走淡蘭古道中路,或許參加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喔!


圖二十一:活動紀念品-臂章、銅徽、淡蘭古道中路官方地圖、行程護照

詳細路線

第一天暖暖火車站-暖東峽谷步道-暖東舊道(十分古道)-五分山步道-十分煤運道-十分自然露營區
第二天十分自然露營區-番仔坑步道-平湖西步道-平湖東步道東段-大坑山稜線步道-上內平林步道-柑腳-柑林國小
第三天柑林國小 – 崩山坑古道 – 阿丹姐無菜單料理 – 北勢溪古道 – 三水潭 – 灣潭古道(前段) – 張家莊露營區
第四天張家莊露營區 – 灣潭古道 – 烏山越嶺古道 – 烏山62號民宅 – 坪溪古道 – 石空古道 – 外澳接天宮

可於官網下載完整地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NobU-AUQ0MlRtsx1c6JcoYq9Wp_8ZSQi&ll=25.00147178756853%2C121.78205645643175&z=12 

建議衣著與裝備清單

以下是「四天三夜需要紮營」的清單,由於淡蘭古道中路沿途都有車道能銜接城鎮,而十分、柑腳都有民宿可落腳,因此不一定要安排多日連走,也可分段探訪,減少裝備與負重。此外,路線多在東北角一帶,潮濕多雨,雨具、防水登山鞋與登山杖絕對不能少!別以為這是「古道」,就輕忽這些裝備的必要性喔!

裝備名稱用途說明
背包(50-70公升)本次負重直達27公斤!是因為我是獨行無人可以分擔裝備,因此所有必要裝備都必須紮實地揹上肩!
帳篷本次行程除了第二天借宿柑林國小教室,其餘兩晚都是紮營在露營地,因此需要準備帳篷。我行前特別商請朋友出借輕量化帳篷,以減少重量。
睡袋視活動時間的溫度預報準備,本次行程在三月中旬,但海拔不高且濕度較高,可準備10°C 至 20°C溫度範圍的睡袋。
睡墊睡墊充氣式或泡棉均可
腰包或側包可放置貴重物品、地圖或是活動相關資料,方便快速取得
防曬帽防風防曬用
多功能頭巾可當頭套或脖圍
保暖衣物夜間行動可以避風寒
備換衣物排汗內衣褲與排汗衫
防風雨外套必備!東北角一帶潮濕多雨,如果多日連走,難免會遇上雨天。稜線上行走或是攻頂時可擋風,微雨行走可當雨衣。
登山鞋必備!淡蘭古道中路路線多元,有人為設施完善的石階、木階,也有用原始或傳統手作工法修復的自然路徑,因此合腳且防水的登山鞋,將會大幅提升徒步健行的品質。
輕便拖鞋多日徒步健行必備,抵達營地或夜宿地點時更換,可舒緩腳部。
襪子由於是多日徒步健行,建議多帶幾雙備用。五趾襪或厚襪都更為防磨。若遇上雨天,即使有防水登山鞋,襪子也可能因為濕氣而潮潤。如此更可能造成腳趾或腳底起水泡,一旦有起水泡的跡象,就趕快換乾爽的襪子,避免惡化。
登山杖雖然登山杖的使用多視個人習慣,但因為淡蘭古道中路路線多元,登山杖可以增加平衡感、減輕腿部的負擔,建議至少攜帶一支。
照明燈具頭戴式LED型,兩手可空出來行動較方便。夜間照明都要靠它請勿輕忽!電池一定要換新,備用電池不可忘。
耐熱水壺煮沸的熱水需用可耐熱的容器裝盛,一般保特瓶無法裝熱開水。行進間飲用水每人約1-1.5公升,不要背太多,在營地即可補充。
餐具自備鋼杯或鋁碗與筷子,吃飯、喝湯、喝茶全靠它們了!
爐具本次主辦單位有提供一顆全新的瓦斯罐,因此僅需準備爐具。可煮水,亦可加熱食物。
鍋具根據正餐材料來準備鍋具容量。
多功能刀具可用於切削食物或各類包裝,或各種需要刀具的突發狀況。瑞士刀是一個好選擇。
食物(行動糧)零食─(例)麵包、餅乾、巧克力、牛奶糖或其他高熱量食品
運動飲料粉狀包或黑糖補充電解質與糖分。市售舒跑、寶健或粉狀包裝均可。
個人醫藥平常個人服用藥品、擦勞滅
保養品防曬乳、護唇膏
小鏡子整理儀容重要裝備
梳子整理儀容重要裝備
牙刷保持口腔清潔舒爽,可用清水刷洗即可
毛巾行進間擦汗用亦可當遮陽頭巾
身分證件身分證、駕照或健保IC卡均可
太陽眼鏡雖然行走淡蘭古道遇上雨天的機會很大,但豔陽天也值得期待!因此別忘了帶上一副太陽眼鏡。
備用眼鏡深度近視或戴隱形眼鏡者,請務必備用眼鏡,以備不時之需。
衛生紙雖然本次行程有主辦單位,但個人衛生用品都還是自己準備。
濕紙巾到達營地時,可簡單擦拭身體以保持舒爽。也可擦拭餐具以保持清潔。建議使用純水無添加香料的濕紙巾。
手機除了查詢離線地圖、緊急聯絡用,更是現代人出入山野的拍照好夥伴。
備用電源長時間行走,可準備行動電源或是電池。
垃圾袋或夾鏈袋無痕山林,自己的垃圾自己帶走!

備註

  1. Fjällräven最經典的路線是從2005年就開始舉辦Fjällräven Classic,又稱國王小徑,從Nikkaluokta到Abisko之間的這條路線,一直是瑞典山區最熱門的徒步穿越步道之一。透過長天數的徒步健行,可以更加貼近大自然。這樣的活動理念,持續擴展到瑞典、丹麥、德國、美國、韓國、香港等。台灣曾經於2019年於屏東旭海進行小型試辦。
  2. 內含健行路線、活動行程等資訊。健行期間,凡經過檢查站時,須出示健行護照蓋章,抵達終點時憑健行護照兌換紀念徽章和布章,蓋章如有缺漏,則無法兌換。

北海道最高峰-旭岳

今年國門開放,社群平台上親友的出遊照,陸續從台灣轉移到世界各地,日本尤其熱門,北海道更是夏日避暑首選。

對於海外旅遊的想像,不外乎探訪風景名勝、遊覽古蹟、逛街購物。以夏季的北海道為例,最為人熟知的景點莫過於札幌的城市風情、小樽的運河建物、富良野美瑛的繽紛花海、洞爺湖的溫泉煙火與函館的百萬夜景。

但是,你有想像過,在北海道登山嗎? 

北海道六大國立公園

由於北海道人口密度較低,保有廣闊原始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合喜愛戶外活動的遊客。若想系統性地遊歷北海道的自然景致,可以從六大國立公園著手規劃(依設立先後排序):

  • 大雪山國立公園(1934年12月4日設立)
    位於北海道中部,是全日本最大的國家公園,也是北海道最為悠久的國立公園之一。轄內山群盤據,可分為北大雪、表大雪、東大雪、十勝連峰四個山域,加上地處高緯度,形成雪溪與永凍土層等特殊景觀。
  • 阿寒摩周國立公園(1934年12月4日設立)
    位於北海道東部,與大雪山國立公園同時設立,以阿寒湖、屈斜路湖、摩周湖三座火山口湖聞名。屈斜路湖是日本國內最大的火山口湖;而阿寒湖則以毬藻聞名,也是姬鱒的原產湖。
  • 支笏洞爺國立公園(1949年5月16日設立)
    位於北海道西南部,以支笏湖及洞爺湖的破火山口為中心。由於鄰近札幌交通便利,且日本百大溫泉1密佈:登別溫泉、定山溪溫泉、支笏湖溫泉、洞爺湖溫泉等,是最為熟知且遊客如織的國立公園。
  • 知床國立公園(1964年6月1日設立)
    位於北海道東北端的知床半島,範圍從知床半島中央至知床岬及周邊海域,孕育許多野生動物,在2005年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冬季1月到3月間於知床五湖和知床岬一帶可見流冰景觀。
  • 利尻禮文佐呂別國立公園(1974年9月20日設立)
    位於北海道北部,為日本最北端的國家公園,範圍延伸至外海的利尻島、禮文島,擁有火山錐、泥炭土濕地、陡峭的沿海峭壁等多樣景觀,以稀有且豐富多彩的植被聞名。
  • 釧路濕原國立公園(1987年7月31日設立)
    位於北海道東部,以日本最大濕原-釧路濕原為中心。有丹頂鶴等水鳥與眾多野生動物棲息。

初步有了方向,那究竟要爬哪座山呢?

不意外的,日本也有「百名山」的登山主題。其出處是日本登山家、作家深田久彌,於1964年出版的著作《日本百名山》。他在書中精選了日本列島的一百座名山,並為每座山寫下隨筆。其中有九座山位於北海道,而大雪山國立公園就含括了三座。除了北海道最高峰旭岳(海拔高度2,291公尺),表大雪山系的富良牛山、十勝連峰的十勝岳也在「百名山」之列。

得天獨厚的山域,孕育豐富的高山生物,還可觀賞到大雪山區域獨有的高山蝴蝶。春暖花開,蝶舞翩翩,不難理解為何北海道阿伊努族人(Aynu)稱大雪山為「Kamui Mintara」(意指「眾神的遊樂園」),令人心神嚮往。

旭岳,不只是北海道最高峰

登山客遠道而來,肯定不能錯過旭岳。六月的開山祭開始到十月初的紅葉季節是旺季,根據過往紀錄,九月下旬便會迎來初雪。一般多從旭岳纜車站出發,若是自行駕車前往,導航可定位「大雪山旭岳纜車(大雪山旭岳ロープウェイ)」,無論從JR旭川站或旭川機場出發,約莫1小時可達。夏季期間纜車站的停車場要付費(500日圓),纜車則是全年開放,分旺季(6/1〜10/20)與一般季節(10/21〜5/31)。前者成人來回票收費3,200日圓,後者則是2,200日圓2。纜車清晨六點半就開始運行,對於登山早鳥十分友善,因此前人多建議前一晚先入住山腳下的溫泉旅館,隔日趁早避開人潮,選個好車位悠閒起登。

我們在七月九日(週日)探訪旭岳,從富良野市區出發,抵達纜車站停車場時尚未九點半,已有數輛汽車等候指揮入場,更別說遠一點的公共停車場早已客滿。我趁著等待時刻,仔細觀察工作人員,深刻感受到謹慎而有條理的日本精神。即使停車場周邊還有草皮空地,但他們仍用無線電前後聯繫,悉心地為駕駛安排柏油空地,僅開放極少草地。由於現場指揮井然有序,沒多久我們便停妥汽車。

一日登山的標準配備有行動糧與中餐、防風雨衣物與登山杖,稍作整理後,便準備起登。纜車出發點「山麓站」標高一千一百公尺,終點「姿見站」則標高一千六百公尺。單趟約十分鐘,若幸運地站在窗邊,可欣賞180跨度的無敵景觀。一進到姿見站,正前方牆面便是山岳地圖,配有嚮導的團隊多會佇立於前,認真聆聽解說。而左側則設有登山出入登記處(圖一),雖然登記本無人管理、自由填寫,但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千萬別忽略這個登記的小動作。

走出纜車站,旭岳矗立於眼前,夏日繁花盛開,放眼望去心曠神怡。然而,探訪旭岳的美好,並不止於「北海道最高峰」之名。遊客可根據自身的體力與當天的氣候(由於旭岳是火山地形,毫無遮蔽,若氣候不佳,不建議攀登3),彈性調整行程。最親民的莫過於散步路徑了!(圖二)繞行一圈約1.7公里,一小時便可完成。沿途會經過五個不同展望台,著名的姿見池(圖三)與夫妻池(圖四)也在行程之中,抬頭眺望山間殘雪與火山噴氣孔,低頭滿是盛開野花,心滿意足不亞於攻頂的成就感(圖五)。


圖ㄧ:走進「姿見站」左側可以看到登山出入登記處,雖然登記本無人管理、自由填寫,但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千萬別忽略這個登記的小動作。


圖二:散步地圖4


圖三:如夢似幻的姿間池


圖四:擂鉢池(左)與鏡池(右);又合稱夫妻池


圖五:抬頭眺望山間殘雪與火山噴氣孔,低頭滿是盛開野花

我們很幸運地遇上好天氣,逆時鐘循著散步路徑,來到姿間池,一旁的上切岔路即是登頂路線。旭岳是日本氣象廳監控的活火山5,火山噴氣孔仍持續噴出白色煙霧,彷彿在展現其生命力(圖六)。目測每個滿廂的纜車,約有五分之一的旅客會攀登旭岳,輕裝一日往返佔多數,僅零星揹負重裝,推測是走縱走路線6。此後路線逐漸褪去木棧道等人為設施,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火山岩地,隨著經年累月的風蝕,落腳處盡是大小不一的砂與石(圖七)。雖然可以分辨出前人路徑,但自行判斷,踏出穩定的每一步仍是攀登火山的最高指導原則。從姿見池後起算,緩升700公尺,來回約五公里,需四至五個小時。隨著各自腳力,人潮陸續分散在山間,偶而與下山的山友四目相交,也能報以微笑與問候。


圖六:火山噴氣孔


圖七:路徑由大小不一的砂與石組成,沿途設有記載海拔高度的木樁

天氣清朗,遠山一覽無遺,轉眼來到突兀的金庫岩(圖八),再往上不到十分鐘,便可抵達山頂。此處是平緩空地,很適合稍作休息與用餐,西側有一緩坡而下,可接黑岳縱走路線。


圖八:瞭望遠方的大雪山連峰,景緻美麗絕倫。右下角是人稱「金庫岩」的奇石,經過此處再十分鐘就可以攻頂囉!


圖九:開心攻頂!

回程看似簡單,但碎石沙地暗藏危機,稍不留意便會滑個四腳朝天。若見旁人尖叫舞動雙手試著平衡身軀,也別感到詫異。一路下行回到姿見池,已是午後兩點半。雲層逐漸轉厚,忽有細雨,我們加緊腳步循著散步路徑回到纜車「姿見站」。此時氣溫降至攝氏19.1度,回望旭岳,山頭已被烏雲籠罩,不禁大呼幸運!

火山與溫泉是絕配!

火山蘊藏豐沛的地熱,周邊肯定少不了歷史悠久的溫泉設施。旭岳溫泉是北海道最古老的溫泉之一,它曾經被稱為「勇駒別(ゆこまんべつ)」,在阿伊努語中意為「流向溫泉的河流(湯に向かってゆく川)」,表明自古以來就有溫泉湧出。與印象中的日本溫泉街町相異,這裡沒有發展出溫泉小鎮,溫泉飯店多依山景建造,建築物之間也保持一定的距離,散發著恬靜氛圍。多數有提供純泡湯的服務(門口多會張貼「日帰り入浴」告示),我們選擇老字號「湧駒莊」7,單次僅需1200日圓,就可以享受舒適宜人的室內外溫泉,舒緩一身筋肉。

雖然正值七月盛夏,泡過溫泉的身軀溫暖卻不燥熱,再喝罐冰牛奶或冰咖啡,或許是腦內啡作祟,甚至有了「泡湯前一定要先爬山呀!」的念頭。

意猶未盡還有十勝岳!

若旭岳之行還意猶為盡,推薦大家到十勝岳望岳台,一覽同為日本百名山的十勝岳的英姿。導航定位「十勝岳望岳台」或「十勝岳望岳台防災シェルター」,距離JR旭川站或旭川機場也是一小時可達的距離。沿途還可探訪白金青池8(圖十)與白鬚瀑布9(圖十一),兩處大眾遊客喜愛的景點。


圖十:上游白金溫泉區所湧出富含氫氧化鋁的泉水與美瑛川的河水混合而成,水中粒子反射陽光後呈現鈷藍色


圖十ㄧ:長曝光拍攝白鬚瀑布,水流好似白鬚

十勝岳海拔高度2,077公尺,是相當活躍的活火山。最近期的災難紀錄,僅需回溯到1988年。當年反復發生地震,緊接著年底便發生小規模噴發。火山高溫氣流影響範圍擴及140公里,美瑛和上富良野約三百名居民被暫時疏散。

我們到訪時,登山地圖立牌上,正張貼著「火山口周邊正噴發有毒氣體,請勿靠近」的警語。不同於旭岳,這裡沒有設置纜車,若想登頂,必須爬升1100多公尺,來回約十公里,需七至八小時(等於攀登旭岳的兩倍路程與時間)。雖然十勝岳一度被我寫入旅遊計畫,但考量旅伴的腳力與天候,我們早早就將它改為白金溫泉10泡湯行。


圖十二:十勝岳望岳台,我在這邊左顧右盼,硬是要等到山頂在雲層間露了臉,才肯離開

但身為一個愛山人,來到望岳台依舊流連忘返。左顧右盼,硬是要等到山頂在雲層間露了臉,才肯離開(圖十二)。沒想到回程途中,竟遇上了北海道赤狐(圖十三)。原本在對向車道的赤狐,見我們減速慢行,一股腦地來到車邊,與副駕座位上的我四目相望,彷彿對我說:「有緣再見!」

是呀!北海道群山,我相信我們很快會再相見!


圖十三:望岳台返程途中,巧遇北海道赤狐

基本資料: 旭岳(海拔高度2,291公尺)位於「大雪山國立公園」的表大雪山系。探訪的黃金月份落在六月下旬至十月初旬,根據過往紀錄,九月下旬便會迎來初雪。

交通建議:
自行駕車:導航可定位「大雪山旭岳纜車(大雪山旭岳ロープウェイ)」,無論從JR旭川站或旭川機場出發,約莫1小時可達。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於JR旭川站或旭川機場搭乘「いで湯号」,由於班次較少,務必查詢最新的時刻表 http://www.asahikawa-denkikidou.jp/asahidaek_line/ ,以免錯過班車。

所需時間:姿見池後起算,單趟約五公里,緩升700公尺,來回四至五個小時。
09:40-10:15出發! 纜車「山麓站」至纜車「姿見站」,逆時鐘循著散步路徑700公尺至姿間池
11:15海拔1935公尺木樁(P-7)
12:10海拔2196公尺木樁(P-9)
12:15金庫岩
12:30-13:00登頂與午餐
13:30海拔2065公尺木樁(P-8)
14:05海拔1825公尺木樁(P-6)
14:30-15:10回到姿見池!逆時鐘循著散步路徑1000公尺回到纜車「姿見站」

建議衣著與裝備(單日往返旭岳)
衣著:山區氣候多變化,尤其旭岳是經典火山地形,毫無可供遮蔽的植被。務必要準備防風雨的衣物、遮陽帽與防風沙的多功能頭巾。
裝備:登山杖可以幫助身體保持平衡,尤其砂石地下坡,特別需要支撐。
飲食:單日往返旭岳須備妥飲水與飲食。火山路徑裸露,毫無遮蔽,若是豔陽天攀登,至少需準備兩公升飲水。沿途沒有販賣部與廁所,可在「姿見站」做最後裝備確認。

  1.  「日本溫泉100選」是在觀光廳及日本政府觀光局等政府機關所支援下,由觀光業界專門媒體的「觀光經濟新聞社」所舉辦,並由觀光業界相關人員選出推薦的溫泉區名單。最新一期是2022年度第36回選拔(にっぽんの温泉100選 https://www.kankokeizai.com/100sen_36/
  2. 一日單攻旭岳,可直接購買來回票;縱走行程則是選擇上行的單程票,但根據官網,為避免登山意外,六月至八月的午後四點之後及八月底至十月的午後三點之後,不發售由山麓站前往姿見站的單程車票。詳細票價與營運資訊,可查訊官網https://asahidake.hokkaido.jp/tw/(提供台灣旅客的繁體中文版,非常貼心!)
  3. 除了出發前密切關注氣象預報,也可以參考日本登山網站 https://yamap.com/ 山友分享的網誌。雖然是全日文,但更新頻率熱絡,幾乎每天都有新文章。用來預估時程、了解路況與近期花況相當可靠。
  4. 可於纜車官網查得 https://asahidake.hokkaido.jp/tw/#ACCESS 或遊客中心官網下載 https://www.asahidake-vc-2291.jp/foreign/wp-content/uploads/2021/05/01_Footpath-around-Sugatami-no-ike-Pond.pdf
  5. 若想了解火山活動狀態,可至日本氣象廳查詢 https://www.data.jma.go.jp/vois/data/tokyo/STOCK/activity_info/107.html
  6. 著名路線是旭岳黑岳縱走(姿見駅-旭岳-間宮岳-松田岳-北海岳-黒岳-七合目リフト駅 縦走コース)
  7. 湧駒莊官網 https://www.yukoman.jp/
  8. 白金青池與十勝岳關係緊密,它是美瑛川上的混凝土壩截留的河水所形成的人造湖。而混凝土壩即是1988年在十勝岳噴火時,為了防止火山泥流而設置的,因此白金青池可說是偶然產生的奇景。2012年被Apple公司選為Mac OS X Mountain Lion的桌布,從此聞名世界。即使走完湖畔步道僅需10分鐘,仍是熱門的觀光景點。
  9. 白鬚瀑布位於白金溫泉街,是一座落差30公尺的瀑布,地下水自岩壁滲出,如白鬚般流入鈷藍色美瑛川。湯元白金溫泉旅館就在其上,從旅館戶外溫泉區的造景植栽之間,可隱約回望對面橋上觀賞瀑布的遊客。
  10. 白金溫泉的由來也與十勝岳緊密相連,根據歷史資料,1910年代,十勝岳周邊並沒有白金溫泉,而是「丸谷溫泉」和「畠山溫泉」,但1926年十勝岳爆發後,兩個溫泉區被火山土石流淹沒。美瑛町長耗費極大的努力,終於在1950年8月重新挖掘出溫泉。他稱這溫泉是「泥中貴重的白金」,故命名為「白金溫泉」。

療癒系抹茶山(小百岳三角崙山)

全景
嗨~抹茶~
IMG_8235
IMG_8241
避難山屋內部
三角崙山回望平台

百岳觀景台-馬武霸山(基點峰)

若說到雪霸國家公園內的登山行程,最廣為人知的肯定是雪山主峰線。然而,攤開地圖(圖一),很難不被此處群山林立、峰峰相連的地形給吸引。豐富的自然地貌也發展出多條登山路線,可隨著個人的體能腳力安排多元的行程:

  • 雪山主峰線:是目前登雪山主峰的主要路線。登山口位於武陵農場內,雪霸國家公園在此設置了登山口服務站,需在此觀看登山安全影片並查驗證件後方可進入。沿線設有七卡和三六九山莊,至多只需安排三天兩夜的行程,便可經雪山東峰(3201公尺)攀登雪山主峰(3886 公尺)。
  • 武陵四秀線:登山口位於武陵農場內,四秀由東至西,依序是喀拉業山(3133公尺)、桃山(3325公尺)、池有山(3303公尺)與品田山(3524公尺),屬於雪山山脈向東北延伸舖展的主脊稜脈中的一段。雖然縱走四秀路線較長,但設有桃山與新達山屋,登上稜線後起伏較緩,景色怡人且常與雪山東峰對望,也是百岳新手的熱門路線。
  • 志佳陽線:在雪山主峰線開闢前,志佳陽線才是登雪山主峰的主要路線。登山口位於環山部落,目前山友走這條路線多是為了單攻志佳陽大山(3345公尺),只是登山口到山頂8.3公里,海拔落差1760公尺,來回約需10-14小時,相當挑戰。
截自雪霸國家公園步道地圖,可於官網下載
圖一:截自雪霸國家公園步道地圖,可於官網下載

除了上述四條較為熟知的路線,還有雪山西稜線、雪劍線、大霸線、大霸北稜線與聖稜線(又可分Y線、I線與O線),簡直意圖不讓愛山人下山!

根據國家公園資料(註),日治時代的測量隊循著志佳陽大山稜線完成雪山主峰的首登與測量,當時經過的志佳陽社便是今日的環山部落。

環山部落位於大甲溪水系上游,司界蘭溪匯入伊卡丸溪的匯流口東南方河階平台上,因被群山環繞,呈現一個山谷盆地。平均海拔約1600至1800公尺,初次來到此的遊客,肯定會驚嘆它依山傍水的美景。泰雅族於此世居,隨著中橫宜蘭支線(即台7甲線)開通,外省榮民移入開墾,目前部落多栽種溫帶蔬果,如雪梨、水蜜桃、甜柿與高麗菜等。春暖花開,滿山桃花梨花,美不勝收。

要到環山部落,有三大路線:

  • 宜蘭出發:宜蘭→台7線(員山路3段)→大同→英士→台7甲(中橫宜蘭支線)→南山→武陵農場→環山部落。
  • 花蓮出發:太魯閣→台8線→天祥→慈恩→大禹嶺→台8線→梨山→台7甲→環山部落。
  • 台中出發:埔里→台14線→霧社→台14甲→清境→武嶺→大禹嶺→台8線→梨山→台7甲→環山部落。

這次到訪已是桃與梨花季尾聲,果樹枝葉漸盛,放眼望去盡是嫩綠。倒是紫藤正值花季,果園工寮旁看似隨意栽種的紫藤正瘋狂地綻放,微風輕吹透著香氣,與其柔美的紫色相互襯托,讓人不禁駐足欣賞(圖二)。

圖二:紫藤正值花季,果園工寮旁看似隨意栽種的紫藤,正熱烈地迎接我們。
圖二:紫藤正值花季,果園工寮旁看似隨意栽種的紫藤,正熱烈地迎接我們。

我們一行五人,雖然長居台中,但要從市區來到台中市和平區轄內的環山部落,其實也不比墾丁近,因此對環山部落並不熟悉。出發前惡補了週旁景點與部落特色,「馬武霸山」也才在這時蹦入眼簾。由於大家登山腳力各異,安全起見,仔細拜讀前人遊記以鑑別攀登難度,竟發現這路線偶有越野機車與單車出沒,推測路徑清晰好走,便將它踏納入此趟重點行程。

馬武霸山的獨特魅力

馬武霸山坐落於環山部落,屬雪山山脈東南向支稜,海拔高度2497公尺,單程6.1公里,來回約需7-8小時。基點峰有顆編號6322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因為海拔未達三千公尺,風采盡被週旁的百岳群遮蓋,並未受到大眾矚目。然而,正因為它海拔不高相對親民,不失為觀賞壯闊群山的絕佳地點。

從環山部落出發,沿護魚道路步行過平等吊橋後,沿著菜田邊上較大路徑往右上步行約五分鐘後,有一岔路。右往菜農工寮,中往果園,切左朝上即可見雪霸國家公園馬武霸山的告示牌。由於菜田小徑間沒有登山口指標,建議下載離線地圖作為參考。

根據離線地圖,前段三分之一有兩處岔路,且兩處岔路相連,呈現出一個不太對稱的8字,短邊較陡,長邊緩升,可依腳力決定路線。我們九點十分啟登後,約莫半小時來到第一個岔路,這時大家才正暖身完畢,便一口同聲朝較陡的路線前進。

短而陡的岔路讓大家叫苦連連。
圖三:短而陡的岔路讓大家叫苦連連

未料接下來一路土坡陡升,加上沒有遮蔽,在艷陽曝曬下,大家叫苦連連(圖三),直呼下一個岔路肯定要走平緩的!沒想到緩升路也有新麻煩,夾道盡是茅草,只得拱手於臉前,以防被銳利的葉緣刮傷(圖四)。

茅草夾道又是另一種挑戰
圖四:茅草夾道又是另一種挑戰

通過兩道關卡後,總算進入熟悉的中級山林相。路徑時有林木相伴、時而開闊,回望如小火柴盒般的環山部落屋舍,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一行人在十一點半時來到停機坪,此也是為人稱道的百萬觀景台,北一段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北二段的甘薯山、無明山盡收眼前(圖五)。

北一段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北二段的甘薯山、無明山盡收眼前。
圖五:北一段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北二段的甘薯山、無明山盡收眼前。

既然距離馬武霸山僅剩最後一哩路,大家決定一鼓作氣,穿越最後一段草坡登頂後,回程再找個有大樹遮陰的地方享用午餐。只是怎麼這草坡看起來很短,走起來卻意外漫長?加上連日缺雨,草坡已漸枯黃,日正當中更讓人感到燥熱(圖六)。

登頂前的大草坡,可惜連日缺雨已漸枯黃,了無生氣。
圖六:登頂前的大草坡,可惜連日缺雨已漸枯黃,了無生氣。

所幸這個草坡可不是假山頭,到了眼睛所及的高點,便是設置三角點的大草坪。若說停機坪是百萬景觀台,基點峰這個草坪就是千萬級的!17座百岳從眼前連綿而去,簡直目不暇給!更顯南湖大山與中央尖山這兩座霸王級名山的氣勢(圖七)。

耶!登頂了!我臉旁的中央尖山非常搶戲!
圖七:耶!登頂了!我臉旁的中央尖山非常搶戲!

回程時,大家很有默契地選擇兩段緩坡岔路,雖然得再次「游」出茅草小徑,也有機會探訪來時錯過的工寮(圖八)。傍晚四點走過平等吊橋,就像打卡出境一樣,大家這才露出苦盡甘來的笑容,直嚷著晚上要到梨山大吃一頓!

來時因走另一條岔路而錯過的工寮,回程來探訪一下!
圖八:來時因走另一條岔路而錯過的工寮,回程來探訪一下!

遠道而來,別錯過合歡溪步道!

若是從中部出發,經梨山來到環山部落,可多規劃半天探訪合歡溪步道。會如此大力推薦是因為其入口地處偏遠,導航定位「合歡溪步道入口暨停車處」,從梨山轉福壽山農場後,沿著投89線一路往華岡前行,距離梨山賓館還需四十分鐘車程。

合歡溪步道海拔約 2500 公尺,多年前因電影賽德克巴萊取景而廣為人知,由於路程起伏不大,來回僅需3小時,假日經常可見攜家帶眷的人潮。所幸路徑寬闊,行走其間仍不覺得緊迫,鐵杉巨木環繞(圖九),前段遠眺瀑布溪流,碧綠水波療癒人心。越往上游前進,越靠近溪畔,澄澈見底,可見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悠游其中。

合歡溪步道路徑寬闊,鐵杉巨木環繞,行走其中心曠神怡。
圖九:合歡溪步道路徑寬闊,鐵杉巨木環繞,行走其中心曠神怡。

我們一行人十點半出發,信步來到步道盡頭(Google地圖定位「合歡溪步道底的攔水壩」,此處再往上便需溯溪,向上攀登可達合歡西峰),正巧是中午用餐時間,邊看著櫻花鉤吻鮭邊享用餐點,實在是人生樂事(圖十)。

小粉紅也不願錯過的合歡溪美景。
圖十:小粉紅也不願錯過的合歡溪美景。

五人兩台車在回程時,被導航開了一個小玩笑,朋友們被導入以顛簸曲折著名的力行產業道路;而我們則因為先回福壽山才開始導航,便理所當然地被導向台8線。這就好比登馬武霸山時,到底是要短而陡?還是長而緩呢?

登山就是這麼有趣,路線排列組合樂趣無窮,雖然此行是馬武霸山往返,但上了稜線四通八達,往西可接馬武霸山主峰與志佳陽大山,甚至一路就到了雪山主峰;而往東則可以通往武陵農場。既然可以馬武霸山上志佳陽大山,當然也可以志佳陽大山下馬武霸山,這樣的環線也頗受山友歡迎,期待下次再訪!

建議衣著與裝備

  • 衣著:春末,天氣漸熱,多數路段無遮蔽,建議防曬裝備備齊(遮陽帽、防曬乳)。部分路段有茅草,可準備薄長袖以便快速通過。
  • 裝備:若取陡坡捷徑上下,務必準備登山杖以分擔膝蓋受力!
  • 飲食:若是晴天,建議飲用水至少準備2公升。如需用水煮食,得依用量再增加。

行程紀錄

08:30-09:10環山部落出發,通過平等吊橋後,沿著菜田邊上較大路徑往右上步行約五分鐘後,有一岔路。右往菜農工寮,中往果園,切左朝上即可見雪霸國家公園馬武霸山的告示牌。
09:40第一個岔路口,左側較陡但短,右側緩升好走。我們選擇左切陡上。
10:10第二個岔路口,直切向上陡但短。我們選擇緩升好走的主路徑,只是茅草夾道,建議用長袖衣物防護,以免被銳利的葉緣割傷。
11:25停機坪!
12:20抵達三角點!
12:30-13:30歡樂午餐
16:00回到平等吊橋

基本資料:馬武霸山坐落於環山部落,屬雪山山脈東南向支稜,海拔高度2497公尺,單程6.1公里,來回約需7-8小時。基點峰有顆編號6322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因其所在的大草坪視野開闊,群峰連綿,多座百岳盡收眼底,又被山友稱作「百岳觀景台」。
交通建議:端看出發地為宜蘭、花蓮或台中,而有不同的駕車路線(詳可見主文)。登山口位於環山部落,沿護魚道路步行過平等吊橋後,通過菜田後即可看到登山口。由於菜田小徑間沒有登山口指標,建議下載離線地圖作為參考。所需時間:單程6.1公里,有兩處岔路,短者較陡,長者緩升。可依腳力決定路線,來回約需7-8小時。

註:https://www.spnp.gov.tw/cp.aspx?n=14585 日治時代的大正4年(1915年)7月,蕃務本署測量隊財津久平一行,由卑亞南社(今南山莊)越過卑南鞍部(今思源埡口)到達志佳陽社(今環山部落),循志佳陽大山稜線完成雪山主峰的首登與測量,從此這條路線便成為攀登次高山(日治雪山名稱)最便捷的路徑,直到民國59年雪山東線開闢之後,志佳陽線才功成身退。

兩天一夜徒步太魯閣

忙碌的生活中,你腦中是否曾經浮現獨自在山野裡的畫面?靜靜地感受自然的脈動,讓紛亂的思緒就此歸零。又或許嚮往當個自由的背包客,用有限的行囊與簡單的計畫拓展無限的可能?然而,這樣的衝動,套在山野活動勢必是一大挑戰。畢竟少了都市的便利,行程規劃與裝備不容小覷,「安全第一」是核心信念,似乎和「漫無目標」和「隨心所欲」扯不上邊,但真的沒有機會取得平衡嗎?

當我這樣問自己,心中突然響起了一個聲音:「去太魯閣吧!」

經典的太魯閣景致
經典的太魯閣景致

太魯閣的不同風貌

太魯閣位於台灣花蓮縣秀林鄉,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之一。若外國友人來訪,不知道推薦什麼景點,太魯閣絕對不會出錯。身為台灣人,或多或少都拜訪過太魯閣,一覽聞名遐邇的峽谷奇景。撇開汽車出遊,我個人就曾經參加中橫單車東進西出與太魯閣馬拉松,而分別用單車與跑步探訪這片壯麗的山脈峽谷。當心中起了這個念頭,便趁勢鼓動自己:「這次改用徒步探訪太魯閣吧!」

除了先前的遊歷經驗壯大了信心,也想起長輩口中的「救國團中橫健行隊」。這似乎是四、五年級生冒險的象徵,年輕男女結伴走過中橫,一路上的甘苦滋味為青澀年華寫下一抹熱情。雖然921大地震後停辦多時,但民國99年暑假,由救國團資深服務員籌組工作小組以分組建站方式得到太魯閣國家公園處協助,取得慈恩及洛韶兩接待站的重新開放使用,因而得以重辦六天五夜之「中橫健行隊復刻梯」,近年在救國團的網站仍能查得開團資訊

太魯閣國家公園有許多不同的步道和景點,可以參考國家公園的官方網站,了解每個步道的難度和時間,並根據興趣和體力程度做出選擇。若從西側出發,沿線會經過多座為人熟知的百岳登山口,如:合歡群峰、畢祿山、屏風山與奇萊連峰等。而東側峽谷一帶的步道,則展現不同風情。多數是早年探勘水壩建設的工程路線,或是考量安全而廢用的車道,因此平坦好走,如:燕子口步道、九曲洞步道、砂卡礑步道、白楊步道等,都被列為第一級步道。僅少數深入山區且地形有落石風險,需格外小心。進入這類需申請的步道,如:錐麓古道,務必遵守國家公園的規定。

此行預計安排兩天一夜,考量時間與交通接駁後,我將行程限縮在東自太魯閣、西至天祥沿線。此段路線不僅含括了太魯閣峽谷經典景致,搭配火車和觀光巴士兩大大眾交通工具便能成行。至於細部路線,我決定把自己拋向未知,等到了花蓮再依據心情與直覺安排與調整。

花蓮不愧是東岸旅遊要地,一出花蓮火車站,左前方便是去年七月才啟用的花蓮轉運站。十三個上下客月台整合國道客運、公路客運和市區客運,「台灣好行」系列也以此作為起訖點。隨著疫情緩解,班次時刻也陸續回歸正常。在親切的志工解說下,我的徒步計畫這才敲定:「第一天先搭車到天祥,第二天再從天祥走回太魯閣牌坊。」。

豐富多元的步道景致

天祥位於台八線169.7K處,由於東西兩邊的溪谷景觀大不同,因此常被遊客當作太魯閣峽谷的界線。由於天祥也是太魯閣全程馬拉松的折返處,這等同於全程馬拉松回程的21公里,讓跑過半程馬拉松的我大生信心。

當台灣好行緩緩駛入峽谷後,我突然覺得一早到天祥似乎太浪費第一天的美好時光,因此決定在九曲洞步道就下車,提前展開徒步行程。預計第一天從九曲洞啟程,最西步行到白楊步道後,依計畫夜宿天祥一晚,隔天便可以沿著台八線一路往燕子口前行,中途無需再作停留。

九曲洞步道

步道口位於台八線中橫公路173K處,九曲洞隧道西口。由於隧道口腹地狹窄無常設的停車空間,因此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與徒步,是絕佳的探訪方法。九曲洞步道原是中橫公路舊車道,民國85年隧道通車後,公路舊道改為步道。全長僅700公尺,須原路折返,但短短的路程可飽覽湍急的立霧溪、險峻峽谷岩壁上傾瀉而出的瀑布,美景目不暇給。

九曲洞盡頭是禁止通行的護欄,只能從隧道內一窺天光
九曲洞盡頭是禁止通行的護欄,只能從隧道內一窺天光

綠水步道 

東段入口在合流露營地旁,需走一段產業道路後才會進入綠水步道。若由西側進入,其入口則在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指標明顯容易辨識。但因為是甲進乙出,選擇大眾交通工具或徒步比較適合探訪。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平坦好走。此時春暖花開,蝴蝶翩翩飛舞,為一路景致增添浪漫氣息。繼續朝西經過一個小山洞,出了洞口瞳孔還來不及適應光線,便被矗立的斷崖岩壁給震懾住,古道與現代的中橫公路在斷崖上下方並列,頗有古往今來之感。

古道與現代的中橫公路在斷崖上下方並列,頗有古往今來之感
古道與現代的中橫公路在斷崖上下方並列,頗有古往今來之感

白楊步道

步道口位於台八線中橫公路166.5K處,由於位於明隧道內,遊客多從天祥步行過來,或可駕車行過隧道後,將車停放於白楊停車場再回頭步行而來。白楊步道是民國73年台電為了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路徑大致平坦好走。入口是一條長達380公尺的筆直隧道,循著彼端的亮光而去,有種行走於時光隧道的興奮感。步道長約2.1公里,終點是水簾洞,山泉從隧道頂岩壁含水層頃洩而下,形成特殊水簾景觀。然而,去年(2022)因部分路段崩塌,目前只開放到0.95K的觀景台(根據施工告示,預計到2023年六月下旬才會修繕完畢),此行未能體驗水簾洞水瀑的沁涼。

位於明隧道內的白楊步道口
位於明隧道內的白楊步道口

燕子口步道

燕子口步道長度1372公尺,由於多有落石,進入前多會建議配戴安全帽。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是最聞名遐邇的一段。石灰岩崖壁遍佈地下水出口和立霧溪水侵蝕所造成的壺穴,由於燕子經常於其間覓食嬉戲,因而稱作燕子口。朝東過了靳珩橋不遠處,便是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此處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步道出口處可見錐麓吊橋,其可接錐麓古道。古道全線約長10.3公里,往日慈母橋旁也是一個入口處,可以東西雙向進出,但目前僅開放東進東出,即錐麓吊橋至斷崖駐在所約3.1公里處,即需折返。

石灰岩崖壁上遍佈地下水出口和立霧溪水侵蝕所造成的壺穴
石灰岩崖壁上遍佈地下水出口和立霧溪水侵蝕所造成的壺穴

伊達斯步道

伊達斯步道的入口在中橫公路溪畔隧道西口,位於布洛灣臺地的邊坡上,步道僅約400公尺長,但海拔落差有120公尺。沿著修葺良好的棧道、棧橋及砌石階梯一路而上,雖然氣喘吁吁,但沿路都有遮陰。一出步道便是布洛灣吊橋(山月吊橋)的入口處。在橋上居高臨下,回頭俯瞰燕子口峽谷,霎時對雙腳感到自豪。

從高處眺望壯麗的布洛灣吊橋
從高處眺望壯麗的布洛灣吊橋

長春祠步道

步道入口位長春橋仙霞隧道西口,若從東進太魯閣,需經過砂卡礑隧道、西拉岸隧道及長春隧道後左轉,循中橫公路台八線舊道前行。此舊道為西向東單行,常有汽車出長春隧道後突然降速左轉,需特別留意。長春祠是為紀念闢建中橫公路,不幸殉職的築路人所建的。從長春橋橋頭循階而下即是長春祠步道,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前行約300公尺可抵達長春祠。目前步道僅開放至此。往日全線暢通時,步道自長春祠正後方繼續延伸,循著山壁「之」字型階梯陡上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樓和鐘樓。

湧泉形成的瀑布流過長春祠旁的涼亭
湧泉形成的瀑布流過長春祠旁的涼亭

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入口位於砂卡礑隧道西洞口,若是從西拉岸隧道走來,需走過砂卡礑橋後,沿著與橋面相接的鋼造迴旋梯垂直而下進到河畔步道。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因此平緩好走,從入口處到終點「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中途1.5K「五間屋」處,有小販販售點心飲品。多數遊客多在此休息後折返。然而繼續前行景致更為豐富,湛藍的溪水映襯著溪床上多彩的岩石,讓我多次駐足欣賞。2.5K處有一雅緻的露天咖啡庭(綠夢森林手沖咖啡),可在此享用咖啡與老闆手做的馬告麵包,與其他遊客閒聊或獨自放空,都非常合適。終點「三間屋」已全然荒廢,加上陰溼無展望,時間體力有限,不想走完全程也不會感到遺憾。

砂卡礑步道人為與自然景緻融為一體
砂卡礑步道人為與自然景緻融為一體

小錐麓步道

小錐麓步道的入口與砂卡礑步道相接,往東可達太魯閣遊客中心。棧道完善,東眺太魯閣牌坊及立霧溪出海口,西觀立霧溪曲流與砂卡礑紅橋,令人心曠神怡。由於步道路幅有限而分成東、西兩段。根據告示,東段必須由東向西單向進行以確保動線順暢。此刻我從西段而來,便在岔路止步,而轉向砂卡礑隧道,沿著規劃良好的隧道人行道朝遊客中心走去。

小錐麓東西段叉路口(由於我是逆走,根據告示是禁止進入東段的)
小錐麓東西段叉路口(由於我是逆走,根據告示是禁止進入東段的)

走出砂卡礑隧道,聽到遠處街道垃圾車音樂響起,而有回到人間的真實感。此時已過五點,雖然太魯閣遊客中心週邊還有太魯閣臺地步道與得卡倫步道,但天色漸暗,計步器也已經突破35公里,我決定此次步道巡禮就在此劃下句點。約莫傍晚五點走到牌坊,夕陽西下,遊客逐漸散去,僅有兩個女子正在此開心留影。

「你們好!請問可以幫我拍照嗎?」
「好呀~」

IMG_5806
嗨~牌坊!時隔一日又見面了!

原先背對我的女子一回頭,我突然小聲驚嘆:「你們長得好像呀!是雙胞胎嗎?」(我對著兩個女子的面孔來回張望)。原來是對來自新加坡的姐妹,包了一台車,一早從南投出發,沿路遊歷至此,還會在台灣待上幾天。

「在台灣多吃一點好吃的呀~」與她們道別時,我忍不住補上這句。

與素昧平生的旅人交換微笑,是獨自旅行的小確幸。你也很久沒有這樣獨處了嗎?又擔心獨自親近山野有許多顧忌?或許我的太魯閣徒步之旅可給你一些靈感唷!

建議衣著與裝備
春天之際,太魯閣氣候宜人,穿著舒適的吸濕排汗衫、遮陽帽與合腳適合長途行走的登山鞋或健行鞋即可。餐飲則可準備1-2升的飲水與乾糧,燕子口、布洛灣與砂卡礑步道都有簡易的小賣部,可以補充餐飲。沿線徒步多有遮陰,且公廁設施完善,可以放寬心享受自然美景。

老少咸宜南橫二星

南部橫貫公路,是台灣三大橫貫公路建設之一,在編號上屬於省道台20線。依據交通部公路總局於梅山遊客中心門口成立的告示牌之說明文字:「南部橫貫公路起自台南市中西區,經高雄市甲仙、桃源,至台東縣海端、關山等鄉鎮;南橫公路的終點銜接台9線328.6公里處,所在行政區劃即是台東縣的海端鄉海端村與關山鎮德高里之交界處」。

2009年八月,莫拉克颱風挾帶強大的雨勢,造成全台多處發生淹水、山崩與土石流。南橫西段甲仙區小林里(原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的小林部落幾近滅村,寶來溫泉區也嚴重受創,而後沿線肝腸寸斷,其中以梅山明隧道、關山大崩壁、向陽大崩壁路段最為嚴重,至2020年1月12日前,僅開放南橫公路台20線東行通行至105K(梅山口)止;西行至149K(向陽)止。至於天池-埡口-向陽森林遊樂區(130K至149K),終於在今年(2022年)5月1日上午7時南橫公路全線復通後,正式開放。

目前南橫公路分為梅山遊客中心-南橫公路高雄端(台20線)、南橫公路梅山口天池-埡口-向陽段(台20臨105線)兩個部分。後段原為台20線南部橫貫公路105K(梅山口)至149K(向陽)路段,因交通量、線形、路寬不符省道標準,且地質不穩定、常有落石坍方,存在高度風險,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公告將此路段降級為臨時便道,編號為台20臨105線。現行管制規範為:

  • 南橫公路管制路段:台20臨105線
  • 南橫公路管制時間:07:00-14:00開放,每周二、四禁止通行
  • 南橫公路管制車輛:僅開放未滿5噸貨車及9人座以下客車、大型重機及機車進出
  • 14:00以後禁止進入,17:00梅山口至向陽路段全線淨空

出發前需隨時注意政府資訊更新,交通部公路總局玉山國家公園網站皆可查詢即時公路狀態。

意義非凡的南橫

南橫之於我意義非凡,故事可回溯到2006年,當時我還未開始攀登百岳,平時走走小山與步道,尚未體會揹著重裝,走在稜線上的感覺。偶而,Discovery般的畫面會浮現在我腦海中,無論是山林景緻、雲海霧氣,還是開著小瓦斯爐在乾冷的空氣中啜飲著熱茶,總令我心生嚮往。

當時,嘉明湖因為「天使的眼淚」美名而聲名大噪,我完全被網路上一幀幀美景震懾住了!一時不敢相信那是台灣的某個角落。熱愛攝影的好友也起了衝動快速組團,我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是我的第一條高山路線,難忘出發前興致勃勃地採購,學習各種裝備的用途。無論是登山鞋的設計,還是登山杖的種類,連睡袋怎麼打包,都是如此新鮮的經驗。

嘉明湖位處於台東縣海端鄉,是台灣第二高高山湖泊,僅次於雪山翠池。路線單程約13公里,從登山口(海拔2,320公尺)出發後,一路爬升到約海拔3,603公尺的向陽山後,往嘉明湖的路線才漸趨和緩。雖然第一天多會夜宿海拔2,880公尺的向陽山屋,但對新手而言仍是ㄧ大挑戰。這次旅程讓我大開眼界,除了高山湖泊的靜謐,在展望絕佳的高山上看著日落餘暉,都是難以言喻地感官體驗。它喚醒了內心對山野的狂熱,我自此愛上登山活動。


圖一:第一次百岳之旅,雖然三叉山三角點白霧遮蔽,仍不減大家興致。

時間接著來到2007年,當時我正在準備到中國單車旅行,為了訓練自己體能與單車旅行的應變力,便把台灣三橫排入我的行前鍛鍊,而騎行南橫有兩大要務,一是著重裝,二是學會怎麼快速使用爐具與帳篷。因此馬鞍袋中羽絨睡袋、睡墊、鍋碗瓢盆、爐頭與瓦斯與帳篷一應俱全,若加上換洗衣物與食物,完全不比重裝登山遜色。


圖二:南橫公路在台東縣有二處入口,我正騎車通過其一的「台20甲線初來橋」。

單車旅行的魅力在於透過單純地踩踏,一步步認識這片土地,也加深了在地的連結。當時是從東往西騎行,正值春天的初來橋兩旁,稻田染著超現實的綠,沿著新武呂溪的河谷而上,可以很悠閒地欣賞河谷美景,景致雖然不似太魯閣峭壁壯麗,但襯著草山遠景,更顯得秀麗。

南橫多是布農族居民,偶有來車總是遞上滿車的加油聲,真是令人開懷,一路到天龍吊橋(南橫八景之一,於霧鹿附近)也不覺得辛苦。然而地圖顯示,霧鹿(台20線186.1K)之後路線開始曲折,旅客多推薦利稻(台20線175.5K)作為途中休憩站。利稻部落是海拔超過一千公尺的村莊,屋舍錯落在群山環繞的河階台地上,一如許多高山部落,居民多以種植高冷蔬菜維生。只是從公路往部落仍須沿岔路騎行一段,為了早點到向陽紮營,只好揮別這熱鬧的集散地,直接往摩天(台20線170.2K)前進。利稻往摩天峰迴路轉,每個彎道就是一個等高線,所幸此區域經常雲霧繚繞,感到疲憊時遠眺山巒與茶園,有種雲深不知處的愜意感。摩天附近有近年相當知名的栗松野溪溫泉,遊客需通過山徑與涉水經過冰冽的新武呂溪溪水,才能探訪溫泉源頭的夢幻秘境。可惜單車之旅實在不容分心,在入夜前抵達營地才是要務。

摩天經栗園(台20線164.5K)後,再往西行便是向陽(台20線149K(臨105線終點))。此路段對單車而言雖然較為平順,但黃昏之際霧氣更濃,視野限縮在方圓十公尺,爬坡總是乏味。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隱隱聽到人聲,夾道停放的車輛漸多,「向陽派出所(前方80公尺處)」的指標在夜中自帶光芒,前不著村後不著院的焦慮感才終於獲得釋放。可能當年單車旅人較為罕見,警察先生對於紮營在林道出口的廁所旁也沒多問,僅囑咐注意安全。

隔天一早,從向陽朝埡口(台20線142K(臨105線37K))前行,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雲海,雖然這一路是號稱坡度最陡的地獄路段,不過能有此景相伴,就像大禹嶺到武嶺一般,再累都值得。南橫公路由大關山隧道於「埡口」穿過中央山脈,為全台灣海拔最高的隧道,海拔2722公尺,不僅是具代表性的景點,也是全線的最高點。

對單車而言,過了大關山隧道便是檜谷(台20線135.8K(臨105線30.8K))、天池(台20線130K(臨105線25K))、梅山(台20線105(臨105線起點))一路下坡。梅山之後就沿著荖濃溪河谷而行,到復興有個緩上坡,到桃源又有個緩上坡。荖濃溪沿岸不似東岸來的陡峻,淺溪穿過平坦寬闊的石岸。桃源到寶來又是扭了好幾個彎,加上水流分支多,過了好多小橋。雖然多是下坡,但更需要專心按著煞車轉彎,竟覺得與上坡一樣疲累,而最終這段單車之旅便在寶來畫上句點。

重溫這兩段南橫往事,不然理解我對於南橫的情感與思念。

2007年南橫單車之旅紀錄

2007/4/5(四) 夜宿池上
2007/4/6(五) 池上(台20甲)林產物檢查站(台20)新武-霧鹿-利稻-摩天-向陽,於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搭帳篷夜宿
2007/4/7(六) 向陽-埡口-檜谷-天池-梅山-桃源-寶來,於寶來7-11搭乘興南客運至台南火車站


那些與南橫相依的百岳路線

南橫三星與關山

  • 塔關山:又名大關山,海拔3,222公尺,設有三等三角點編號7535,百岳排名第72,是南橫三星最東岳。登山口位於南橫公路(臨105便道)33.5K處,步道長約2.2公里。
  • 關山嶺山:海拔3,176公尺,設有二等三角點編號1683,百岳排名第77。登山口在大關山隧道東邊出口旁,步道約長1.5公里。雖然是南橫三星中距離最短的山,但是地質比較破碎且沿途有多處的攀繩路段,不可輕忽。
  • 庫哈諾辛山:海拔3,115公尺,設有三等三角點編號7534,百岳排名第85,是南橫三星最西岳。登山口位於台20線132K附近的進涇橋,行走登山步道往西登上庫哈諾辛山支稜的庫哈諾辛山屋,由此往西北前往庫哈諾辛山,步道長約3.5公里。
  • 關山:海拔3,668公尺,設有二等三角點編號1674,百岳排名第12。與庫哈諾辛山相同登山口,自庫哈諾辛山屋往南,便可接上中央山脈主脊攀登關山,步道約5.6公里。

南橫三山皆是當日可往返的行程,但步道多為陡上,部分路段須拉繩上攀,仍須妥善評估體能狀況。若攀登庫哈諾辛山與關山,則可選擇住宿庫哈諾辛山屋。目前商業團多以「兩天兩夜南橫三星」為主打,第一晚入住梅山的民宿,隔天攀登塔關山與關山嶺山,之後往東走,第二晚入住向陽的民宿,隔天攀登庫哈諾辛山後,從西側出南橫。

南橫三星是否需要入山入園?

塔關山、關山嶺山:免辦入園許可證,只需辦理入山許可證
庫哈諾辛山、關山:需申請入園許可證及入山許可證。
若是單日行程,每日人數總量100人。當日上午9點以前線上申請,梅山遊客中心不辦理現場申請。
住宿庫哈諾辛山屋/營地:每日床位24人、營帳位12人。提前於入園日前5日至前2個月期間申請,將於入園日前1個月辦理抽籤(申請住宿日為5月1日至26日不再辦理抽籤,依原申請時間順序審核,自申請住宿日為5月27日起辦理抽籤)。

向陽與三叉山(嘉明湖)

  • 向陽山:海拔3,601公尺,百岳排名第17。位於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與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之間,屬於中央山脈,其南方有關山嶺山,北邊連接三叉山,山體廣大高聳,山峰北側有直落一千公尺的向陽大崩壁。
  • 三叉山:海拔3,496公尺,百岳排名第27。位於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花蓮縣卓溪鄉古風村與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里之間。
  • 嘉明湖:座落於三叉山東側900公尺,海拔3,310公尺,湖面是橢圓形,長約120公尺,寬約80公尺。但因為沒有任何山澗或溪流等活水注入,面積會隨乾濕季有所變化。

向陽山及三叉山的登山口位於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向陽原為林務局的工作站,座落於南橫公路154公里處,海拔2,320公尺。在南橫中段封閉期間,雖然仍可從台東出發至向陽登山口,但東進東出對於多數居住於西部城市的登山客,多需再花費一至兩天的交通時間。

就用南橫二星暖身吧!

今年五月南橫一開通,我就默許重新探訪的願望,但又擔心全台民眾瘋南橫,一時無法決定何時出發。所幸好友相邀一天一夜攀登塔關山與關山嶺山,九月秋高氣爽,最適合從事山野活動,一掃我猶豫不決的煩惱。

考量到通行管制時間,一行人決定提前一晚到梅山,夜宿於管制路段前的梅山露營區,隔日七點一到就可出發。南橫開放以來,司機大哥已經多次安排行程,因此熟門熟路地為我們拍胸脯保證,他晚上就把車停在閘門前排隊並夜宿車上,讓我們隔天一馬當先前。

一大清早管制閘門前已經大排長龍,多是想趁早到登山口處佔得好車位的登山客,等待之際,在馬路上拉筋閒聊,一團和樂。七點一到,車隊魚貫而出。時隔十五年的再次探訪,隨著海拔不斷地爬升,我的內心也隨之澎湃了起來!


圖三:塔關山登山口

此次僅安排一天,預計上午攀登塔關山,下午完成關山嶺山後,在時限內通過梅山口的管制口。過了檜谷再往東行2.7公里,即可抵達塔關山登山口。一起登便被高聳的鐵杉巨木環繞,此處海拔為霧林帶的高度,氣候溼潤涼爽,雲杉、鐵杉等針葉樹種混交於林間,松蘿茂密地攀附在樹梢上,眼睛所及,鬱鬱蔥蔥。經過「大關山駐在所」遺址之後開始規律爬升,預計在2.2公里的路程中上升約640公尺。


圖四:沿路松樹鬱鬱蔥蔥

雖然塔關山設置的是三等三角點,但視線展望極佳,可清晰地眺望關山大斷崖,其綿延一千多公尺的崩塌岩壁,在長年累月的風蝕之下,碎礫滾滾,讓人驚嘆又敬畏。


圖五:塔關山登頂照


圖六:塔關山展望極佳

一行人著迷於這片開闊的美景,擺盡各種拍照姿勢與取景後,仍不捨離去,索性就把點心飲品一字排開,邊補充熱量邊暢聊登山往事。眼見回程預留的一個半小時已經步步逼近,大家才依依不捨的整裝下山。


圖七:連小粉紅都無法抵抗的高山魅力

回到登山口恰好是正午十二點,由於登山客們多盤算著相似的時間與路線,無論是哪個登山口,此刻都熱鬧喧騰。開車到關山嶺山登山口約需15分鐘,司機大哥預料到停車位難尋,一上車就給我們清晰的指令:「大家背包帶在身邊,快速在車上吃完午餐,過大關山隧道後我就臨停讓你們下車。」果然一出隧道,人潮湧現,無論是旅客或是登山客,都想與相隔十三年才又相見的埡口石碑拍照。


圖八:關山嶺山登山口在大關山隧道東邊出口旁。步道約長1.5公里,雖然是南橫三星中距離最短的山,但是地質比較破碎且沿途有多處的攀繩路段,不可輕忽。

我們起登後遇到同時登頂塔關山的一對夫妻,正奇怪他們不是早早就下山,怎麼現在才起登關山嶺山?原來他們是自駕,車位難尋,一路又朝東開了好幾公里才停妥車,再走回登山口又花費了一些時間。多虧司機大哥機智,沒讓我們因為人潮耽擱太久。

雖然關山嶺山登頂距離很短,但是1.5公里即要爬升450公尺,其高低落差也不容小覷。加上地質比較破碎且沿途有多處的攀繩路段,不可輕忽。午後天氣開始陰晴不定,前段走在裸露的碎石坡上,竟有種蕭瑟感;後段雖然有較多植被,但多行走於稜線與高低差極大的岩壁之間,偶有狂風吹襲,需特別留意踏穩腳步。約一個多小時便來到山頂,此時雲霧正濃,沒有展望。因此一行人拍完登頂照,便毫無眷戀地踏上歸途。


圖九:小粉紅再次用單車登頂,與如砧板的關山嶺山登頂板合照

從2006年初登百岳以來,我總聽到前輩們提到相當親民的南橫三星。2007年單車騎經登山口時,還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很快就會來探訪。殊不知八八風災後又來了新冠疫情,這前後相隔了十六年,更讓我堅定地相信:「心裡有什麼想做的事,別等待了!就去做吧!」

你也跟我有相同的體悟嗎?也想同時欣賞領會南橫與山岳之美嗎?那這次分享的南橫二星,絕對是一個老少咸宜,不可錯過的嘗試喔!

所需時間:

上午:塔關山,來回約4小時
8:00 車停放於(臨105便道)33.5K處,整裝後即可出發。
8:20 大關山駐在所
9:15 1.5K木樁,距離山頂僅剩0.7K
9:50 登頂
12:00 返回登山口

下午:關山嶺山,來回約3.5小時
12:30 大關山隧道東邊出口旁有一停車場,但埡口處聚集了遊客與登山客,司機讓我們一行人先下車,再去找停車位。整裝後即可出發。
13:05 0.5K木樁,距離山頂僅剩1.0K
14:00 登頂
16:00 返回大關山隧道旁停車場

難度:★★
推薦指數:★★★★

用十年拜會谷關七雄

身為中部的登山愛好者,幸運地享有豐富的山野資源。大眾初階路線有大坑步道,進階的中級山有谷關七雄;若想要進軍百岳,則有合歡群峰。

英姿各異的谷關七雄

谷關七雄,顧名思義,是指七座位於台中谷關一帶的中級山。攀登難易不一,最短行程來回約4小時,最長來回需9至10小時,山形展望各具特色,根據三角點的海拔高度排名,七雄依序為:

老大-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

登山步道單程6公里,爬升高度1,337公尺。登山口位於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靜海寺旁,八仙山既然為谷關七雄之首,不難理解它有相當的難度,不僅爬升高度顯度,且路途遙遠幾乎沒有讓人喘息的緩衝地帶,多數時刻僅能埋首專注呼吸與上坡。沿途雖然沒有展望,但多有遮陰,因此盛夏時期攀登尚能忍受。八仙山是目前記錄到最多山難事件的路線,需要相當的體力與耐力,探訪前務必充分鍛鍊。

推薦特色:雖然被山友們戲稱又臭又長的路線,但畢竟是七雄之首,還是有其代表性。5.5K處可見伐木時期留下的流籠頭,是發思古之幽情的拍照熱點。

老二-馬崙山,海拔2,305公尺

登山步道單程7公里,爬升高度1,095公尺。可從台8線36.2K處右轉沿水泥小路直上,抵達馬崙山八壯士登山口。馬崙山步道原本是以前新山林場的補給道路,路徑寬大好走,在松樹林間之字路而上,踩在鬆軟的松針落葉上,隱約撲鼻的清香讓腳步也愜意了起來。日據時代曾在此設立「八仙新山工作站」,建有索道纜車連結今日的「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並設立學校供在此地工作的日人子弟就學。時至今日,建物雖然已遭拆除,但幾處地基遺址,不難想像此處過往是何等繁榮的伐木聚落。(相關心得紀錄

推薦特色:是七雄中單程最長的路線,沿途自然與人文景致多元。然而路程長,且爬升高度破千米,來回至少需要七小時,務必趁早起登,並攜帶照明設備以備不時之需。

老三-屋我尾山,海拔1,796公尺

登山口有南北兩處:南登山口在台8線31.2K,全程陡上坡,路程遙遠;北登山口在大雪山林道約31.2K,路程短而緩下。兩邊難易度可說是天差地遠,從大雪山林道,登頂到屋我尾山三角點大約2.3公里,海拔高低差只有200公尺,且大雪山林道海拔較高,可謂「下坡攻頂」。根據紀錄,若從南登山口起登,海拔高低差超過1,000公尺以上,加上地質不穩定容易崩落,屬於難度高的步道。由於我兩次探訪都是從大雪山林道進入,反而覺得名列老三的屋我尾山相當親民。(相關心得紀錄

推薦特色:若從雪山林道登山口進入,是七雄中唯一可以體驗「下坡攻頂」的路線,非常適合新手入門。

老四-波津加山,海拔1,772公尺

登山步道單程3.6公里,爬升高度962公尺。登山口在谷關溫泉區,捎來步道上的涼庭旁,捎來步道有兩處入口:郵局旁及四季溫泉會館。自郵局至波津加登山口,約0.8公里,距離雖長但坡度較緩;自四季溫泉會館至波津加登山口,約0.5公里,距離雖短但坡度較陡。要在3.6公里爬升近1000公尺,可以想見陡坡不斷。2.3K處為亂石區,設有引路護欄,僅需注意高低落差,沒有迷路的風險。2.7K處平緩寬闊且設有涼亭,是補充熱量與稍作休息的最佳時機,否則自此之後至攻頂前,一路陡上,加上山頂腹地狹小展望有限,多數山友拍完攻頂照便迫不及待地返程,彷彿可以感受到每個人內心吶喊著「我受夠上坡了!」。

推薦特色:山友間廣為流傳波津加山的諧音正是台語「坡真陡」,很適合訓練腳力。攻頂前有一片岩石段,突出的巨岩是拍照的絕佳地點。

老五-東卯山,海拔1,692公尺

登山步道單程6公里,若從大道院下方停車場走林道至東卯山全長7.55公里,爬升高度990公尺。登山口在台8線25.2K,谷關大道院下方停車場旁。由登山口起沿途「Z字」緩坡而上。步道原本是台灣電力公司的保線道路,所以沿途也會經過三座電塔,山徑明顯路況良好。山頂有一片水泥廣場及大型電波反射板,360度視野寬闊,適合在此午餐休憩。

推薦特色:是七雄中山頂展望最佳的登山步道,路線親民且山頂腹地寬廣,單趟僅約需兩個半小時,適合新手或親子同遊。

老六-白毛山,海拔1,523公尺

登山步道單程4.9公里,爬升高度950公尺。由台8線19.9K白鹿吊橋至白毛山第二登山口2.7公里,再至白毛山2.2公里。前段為產業道路,有些資深山友會將汽車開入,停車腹地有限且不易迴車。若初次探訪,建議步行進入,雖有爬升但平坦好走,是很好的暖身路線。步道沿途有多個展望點,可俯瞰大甲溪,東卯山和唐麻丹山分峙左右,遠處右邊八仙山、馬崙山以及後頭雪劍稜脈,左邊稍來山、鳶嘴山稜脈也都一清二楚。 

推薦特色:登頂前還有特殊的崩塌山壁地型,木棧道與木樁護欄在稜線上更顯突兀,是拍照的絕佳地點。

老七-唐麻丹山,海拔1,305公尺

登山步道為一環形步道,全程約5.1公里,爬升高度655公尺。其登山口有兩處:台8線29K的松鶴部落和台8線26K的裡冷部落。雖然排行老七,但千萬別小看它,若從裡冷登山口起登,可是綿延不絕的陡上,相當耗費腳力。建議新手可以從松鶴部落登山口進入,途中可通往蝴蝶谷瀑布步道,來回約需40分鐘。沿路植被茂密,山徑多為溼滑,須小心高低差。瀑布水量充沛且景致怡人,是消暑勝地。(相關心得紀錄

推薦特色:是七雄中唯一有瀑布景觀的登山步道,有許多親子遊客,從松鶴部落進入步道,並不攻頂,僅到瀑布一遊。

不容小覷的谷關七雄

認識了谷關七雄,不難理解為什麼七雄之名令人嚮往,且榮登中部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近年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更持續推出完登獎勵活動,今年以「2022谷關七雄慢旅台中」為主題,透過APP收集攻頂虛擬徽章,於期限內完成七雄,便能領取完登證書、完登徽章和紀念品;並於活動期間享有台中地區住宿或特約廠商的優惠。

谷關七雄既是台中觀光局的主打星,單座都是一日往返可以完成攀登的中級山,因此經常被誤會成大坑步道的加強版。但其海拔皆已超過千米,其中八仙山與馬崙山不僅來回路程超過十公里,且高低落差較大,對體力有一定的挑戰。加上山區氣候向來多變,登山裝備可不能便宜行事,最基本的禦寒衣物、雨具、水、行動糧、地圖與照明設備都應備齊。

我於2020年攀登八仙山時,即遇上救援團體搜尋一位獨行老翁。他十月初開車離家後就失去音訊,當時發現他的轎車停在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停車場多日,個人物品仍放置車內,但車體已積滿落葉灰塵,推測他可能進入八仙山步道後迷路,因此搜救人員繩索頭盔齊備,以備必要時刻下切山谷。

一時興起而探訪谷關七雄的狀況時有所聞,若服裝與鞋子不適合,不僅耗費體力,若無法在入夜前返回登山口,沒有照明更是危險重重。想要探訪谷關七雄,仍須具備基本登山知識與體力,出發前務必做好路線功課,儘早起登謹慎以待。

用波津加收尾吧!

自2011年初次探訪訪谷關七雄的馬崙山與屋我尾山以來,直到今年我才總算拜會完谷關七雄。既然七雄可以成為觀光局的年度挑戰,我花費了超過十年的時間,似乎顯得鬆散。追究原因,無非是我仗著中部人的地利之便,毫無計畫性的攻頂計畫。經常興之所至,便隨性出發。尤其適合新手的屋我尾山、山稜美景特出的白毛山、松針落葉迷人的馬崙山、蝴蝶谷瀑布沁涼的唐麻丹山,我更是探訪了兩次。最應該探訪的七雄大哥-八仙山,反而因為其令人哭笑不得的爬升高度和展望,直至2020年我才在友人的邀約下完成攻頂。

既然完成了六座谷關七雄,僅剩的波津加山燃起了我的鬥志,一聽到友人正安排此攻頂計畫,連忙響應。四月氣候宜人,我們選擇從四季溫泉會館旁的捎來步道入口起登,至登山口前的800公尺是設置良好的木棧道,且終點設有寬廣舒適的涼亭,因此許多來谷關溫泉區遊憩的民眾,也會來此親近山野。


圖一:四季溫泉會館旁的捎來步道入口


圖二:捎來步道終點涼亭,若沒有要攀登波津加山,遊客與山友將在此分道揚鑣

涼亭一旁即可見波津加山的登山口,過了解說牌也就宣告挑戰開始,接下來至攻頂前的3.6公里,需爬升高度962公尺。然而,起步卻是一段緩下坡,對於之後的陡坡更加戒慎恐懼。所幸沿途多有遮陰,調順氣息後,漫步緩上也能和同行友人笑談近況。

登山的魅力不僅能親近自然,更美妙的是,過程中可營造出一段純粹的存在感,趁機與志同道合的友人暢聊,令人身心舒暢。


圖三:路途多有遮陰,可舒緩一路上坡的鬱悶心情


圖四:2.3K處為亂石區,設有引路護欄,僅需注意高低落差,沒有迷路的風險

好友相談果然有助於舒緩爬坡的鬱悶心情,不知不覺便來到2.3K的亂石區,其路線看似凌亂,但只要沿著引路護欄,完全不用擔心迷路。然而巨石落差較大,必須特別小心落腳點,站穩了再踏出下一步,千萬別扭傷了腳。不久便可抵達2.7K處的涼亭,由於腹地廣闊,多數山友多在此處簡單煮食,補充熱量與水分,也能舒緩連續上坡後的心律。

稍作休息繼續前行,雖然僅剩的900公尺爬升高度不容小覷,但視野展望也越加開闊,讓人對攻頂充滿信心與期待。


圖五:攻頂前展望越加開闊


圖六:山頂腹地狹小展望有限,三角點與登頂木樁顯得些許平凡

可能過於專注爬坡,見到波津加山三角點時感到有些不真實,加上山頂腹地狹小展望有限,霎時無法相信自己真的已經攻頂。多數山友拍完攻頂照便迫不及待地返程,彷彿可以感受到每個人內心吶喊著「我受夠上坡了!」。


圖七:終於在2022年完成波津加山,也達成谷關七雄大滿貫。自2011年首次攀登馬崙山,前後約耗費了十年。

我終於在2022年達成谷關七雄大滿貫,自2011年首次攀登馬崙山,前後約耗費了十年。若要問我個人喜愛排行榜,那肯定是:馬崙山>唐麻丹山>白毛山>屋我尾山=東卯山>波津加山>八仙山。

你還在觀望趟訪谷關七雄嗎?別猶豫了!我都花費十年才完成,抱持著輕鬆的心情開始你的第一座谷關七雄吧!相信你也能和他們建立獨有的情誼。

主題式登百岳之大辣屏風山

完成百岳是許多愛山人的夢想,但許多百岳位處山脈深處,需要多日縱走才有機會登頂。因此懷抱夢想之際,還需要有決心與毅力方能完成。若擔心體力或假期無法負擔多日縱走,主題式登山或許不失為一個循序漸進且建立成就感的方法。

許多山岳雖然非隸屬同一個山系,但根據山形特色或攀登難易,因而有了主題式的分類,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台灣五嶽。《說文解字》對於「嶽」的解釋是「東岱,南霍,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巡狩所至。從山獄聲」。既然「巡狩」是古代皇帝出巡張揚皇威,使地方諸侯和四夷首領脅服的常行手段。可以想見以「嶽」相稱的山岳必然威嚴氣派,頗有雄踞一方之姿。

台灣五嶽有玉山(中嶽)、秀姑巒山(東嶽)、雪山(西嶽)、北大武山(南嶽)與南湖大山(北嶽)。玉山與雪山作為台灣第一與第二高峰,當之無愧;而秀姑巒山是中央山脈最高峰,遠眺山容巍峨磅礡;南湖大山則因冰河作用的圈谷地形,顯得沈穩氣派;北大武山既是中央山脈南端最後一座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且距離最近且海拔超過三千公尺的卑南主山尚有70多公里之遠,倏忽拔地而起之勢,令人崇敬。

著名的三尖則是:大霸尖山(北尖)、中央尖山(中尖)與達芬尖山(南尖),三者皆因山形尖銳、直指入天而令人心生嚮往。另外,「高、峭、山勢聳拔之山」以「峻」相稱;「高險之山」則稱「嶂」。

除了以山勢作為主題,山友也會以起登處或難易度為群山冠上暱稱,如庫哈諾辛山、關山嶺山、塔關山皆鄰近南橫公路,因而有了「南橫三星」的稱號。2009年的八八風災,南橫被土石沖毀;一封閉,就是12年。山友欲攀登南橫三星,也變得遙不可及。所幸今年四月南橫終於全線通車,南橫三星勢必再次成為熱門路線。

而「中橫四辣」畢祿山、羊頭山、白姑大山及屏風山,不僅登山口皆在台8線中橫公路上(註1),路線皆刁鑽嗆辣,因而有了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暱稱。

第一座百岳總是從意外開始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座百岳都是在未知中意外完成,例如我的第一座百岳就是石門山(註2),第一次攻頂可追溯回大學某年暑假,我和同學們到梅峰農場實習,閒來沒事四處走動,石門山便成了我們踏青好去處。事隔多年開始認真登山後,前輩聽到我的第一座百岳是石門山時,還為我惋惜了一下:「很多人都是留著石門山當最後一座百岳喔~因為這樣還可以扛香檳上去慶祝呢!」

人生一旦有了第一座百岳,彷彿對一百座百岳也開始有了想像。然而,正如文章開頭所言,要能夠持續累積百岳數量,其實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猶記得2013年,當時同事聽聞朋友正在安排攀爬白姑大山,便邀我同行並分擔費用,雖然我對這座山一無所知,但既然假期可以配合,且若一切順利便可以完成我的第十六座百岳,便滿心歡喜地答應了。

沒想到這次攀登意外結下我與四辣的不解之緣,號稱「特辣」的白姑大山讓我吃盡了苦頭,不僅得在茅草跟箭竹林拼搏行進,還得忍受了直上直下落差極大的路程。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無法取得活水的情況下,耐心過濾池水(司晏池)以獲得水源。因此當我「歷劫歸來」,突然對百岳感到意興闌珊。直到2017年再次受到同事邀約,花了兩天一夜完成了畢祿山(中辣)與羊頭山(小辣)的「畢羊縱走」,我對百岳竟然又興起了一股樂觀。其原因不在於我對完成百岳有了信心,而是我既然不經意地登上了三辣,那完成僅剩的屏風山似乎勢在必得。有了完成四辣這個階段性目標,讓我對攀登百岳又顯得興致勃勃。

不斷調整辣度的屏風山

屏風山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塔次基里溪上,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轄,山形狀似屏風而得名。傳統路線是從大禹嶺出發,過了鐵線吊橋之後夜宿合歡金礦山屋,隔日經過幾處崩塌,由屏風山中峰上稜線後,再陡下循稜線至屏風山,不僅路途遙遠且海拔落差大,真實體現了它的辣名。

之後雖然新闢路線以避開大片的崩塌處,但抵達松針營地前,仍有路段需沿著溪谷與之濕滑山壁而行,特別是距離登山口約1至2公里處屬瘦稜危崖路段,自2020年七月以來,短短的八個月內便發生了三起死亡山難。因此近期又開發最新路徑,其入口在中橫公路(台8線)111.2K處,公路護欄旁有明顯的登山步道解說牌,穿過護欄後,即從廢棄農耕地(國有林班回收造林地)循廢棄電桿舊保線路下降約100公尺抵達造林地邊緣,此後於原始森林間之字路線往下約500公尺至塔次基里溪,過溪後再從溪床爬升約60-70公尺後腰繞一小段,便可接回鐵線吊橋後的舊路線。

此行安排了兩天一夜且有協作處理食宿,裝備負擔不大。因此一行五人一早在高鐵台中站集合後,一路愜意地瀏覽台14甲線的遠山美景,直至大禹嶺隧道處的涼亭用過午餐(近處設有大禹嶺公廁),才在十一點四十分整裝起登。

中橫公路台8線111.2K處的屏風山登山步道解說牌
照片:中橫公路台8線111.2K處的屏風山登山步道解說牌
塔次基里溪水量充沛,沁涼宜人,一掃從登山口直下600公尺的疲憊
照片:塔次基里溪水量充沛,沁涼宜人,一掃從登山口直下600公尺的疲憊

過溪越過一緩坡,即可見鐵線吊橋,此處也是與舊路線相交之處,不遠處有一平地稱鐵線吊橋營地(位於往大禹嶺070號指向牌、往屏風山031號指向牌處),目視可搭3人帳5頂以上,雖然茂林遮蔽略微潮濕,但取水方便且避風,不失為一個紮營的好地點。只是新路已經為前段路線節省許多時間,且此處距離松針營地僅需半小時的腳程,似乎很少人會在此紮營過夜了,倒木下藏著煮食用的鍋碗,也已經覆上一層苔蘚。

山中若有大蕈菇能乘載猴子,人稱猴板凳。這菇正巧能讓小粉紅在上面騎車,該稱什麼好呢?
照片:山中若有大蕈菇能乘載猴子,人稱猴板凳。這菇正巧能讓小粉紅在上面騎車,該稱什麼好呢?

此行最大亮點莫過於一月才開放的屏風避難山屋,其座落於海拔2150公尺寬闊的松針營地,山屋主體為2.5層國產杉木及鍍鋅方管構造。進入室內,可見其對稱結構,即左右各有上下兩間,共有八個的四床隔間。雖然山屋設計可容納32人,但一間保留給巡山員,因此僅開放28床可供申請(註3)。山屋鄰近活水源,即使無儲水系統,也無須擔憂用水。

雖然此行安排在平日,但熱絡的登山風潮讓我們無緣入住新山屋,所幸松針營地開闊,協作安排的帳篷平坦舒適,讓我們輕鬆愉快地度過午後,並在入夜前享用完晚餐,為凌晨摸黑起登作足準備並獲得充分的休息。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松針營地設置屏風避難山屋,民國111年1月10日起開放。山屋周邊腹地寬廣,營地條件良好,由新登山口(台8線111.2K處)至山屋約6.3公里。
照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松針營地設置屏風避難山屋,民國111年1月10日起開放。山屋周邊腹地寬廣,營地條件良好,由新登山口(台8線111.2K處)至山屋約6.3公里。
生態廁所設施完善
照片:生態廁所設施完善,馬桶下方為大型的布袋,如廁後將松葉與木屑覆蓋於排遺上,切勿丟入衛生紙、濕紙巾等人為廢棄物。其無法為生態廁所的酵素與微生物分解,會破壞其功能。太魯閣國家公園巡山員會定期將滿載的排遺混合物移至後方靜置發酵分解。
靠近山屋的活水源
照片:靠近山屋的活水源

時隔九年終於完食四辣

凌晨三點半從松針營地起登,朝海拔3250公尺的屏風山而行,路線極為單純,即是綿延不絕的向上爬升。由於在日出前僅能倚賴頭燈摸黑行進,除了隊友輕微發出的步伐聲,多數時刻像是與自己獨處,心跳與呼吸聲顯得異常清晰,規律的步伐讓人進入一種恍惚,像是一場無邊境的夢遊。

身處茂密的二葉松林間,令人感到渺小
照片:身處茂密的二葉松林間,令人感到渺小

當天色漸亮,才發現自己身處於極為茂密的鐵杉與二葉松林間,攻頂前的路段更為陡峭,我們就這樣不斷在樹根與巨石間尋覓落腳處,由於不斷依賴大腿股四頭肌帶動全身向上攀升,我彷彿可以感受到肌肉細胞的尖叫聲,而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置的指向牌,成為意志力的驅動器。「95」、「96」、「97」、「98」、「99」,「100」!雖然「100」的存在是如此理所當然,但當它出現在眼前時,仍覺得非常不真實!

沿途太魯閣國家公園指向牌設置完善,看到100號便攻頂了!
照片:沿途太魯閣國家公園指向牌設置完善,看到100號便攻頂了!
果然屏風山的辣人盡皆知,山友們放置許多紅辣椒供人拍攝攻頂照。小粉紅當然也不例外來張辣照
照片:果然屏風山的辣人盡皆知,山友們放置許多紅辣椒供人拍攝攻頂照。小粉紅當然也不例外來張辣照

屏風山山頂既是三等三角點,又被箭竹林環繞,因此沒有任何展望。但可別急著下山,再往前走100公尺,穿過箭竹林即有一處開闊原野,可遠眺奇萊北壁,合歡群峰也清晰可見,尤其來時經過的松雪樓、滑雪山莊此刻都成了鑲嵌在山野中的小白方格,更讓人對山野的廣闊驚嘆不已。由於摸黑起登,攻頂時也還未八點,大家索性沐浴在晨光中享受著早餐。

圖九:遠眺奇萊北壁,回首來時路恍如隔世
照片:遠眺奇萊北壁,回首來時路恍如隔世
巨木群沈穩地盤踞在山野間
照片:巨木群沈穩地盤踞在山野間

摸黑行走時,可視距離頂多二到三公尺,回程沿途日照充裕,這才發現有一巨木群盤據在山野間,為苦悶的下坡路段增添些許風采。在松針營地飽餐一頓後,背負的行囊也減輕了許多,一行人便抱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踏上歸途。

越過塔次基里溪時,領隊的朋友突然語重心長地說:「此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凌晨行走至今,也已經過了十個多小時,乍聽時還覺得是玩笑話,但最後600公尺的上坡彷彿將千斤壓在腳上,越想踏出下一步,越感到艱難。我想起登山之初前輩分享的一個小技巧:當上坡雙腳感到疲憊時,盡量讓每一步都維持在一個腳長的距離,也就是每個跨步都維持著腳尖貼腳背,這樣工蟻式的行走,總會將你帶向終點。於是我就這樣熬過最後600公尺,當眼睛所及不再是綿延不絕的森林,而是開闊的草叢與天空,再堅持幾步就能看到公路沿線的黃色圍籬了!

眼睛所及不再是綿延不絕的森林,而是開闊的草叢與天空,就表示即將回到公路
照片:眼睛所及不再是綿延不絕的森林,而是開闊的草叢與天空,就表示即將回到公路

距離2013年的白姑大山已經有九年之久,我終於完成了中橫四辣,雖然仍不及百岳的十分之三,但總覺完成了一個主題,內心升起了莫大的滿足感。你是否也覺得完成百岳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試試看主題式爬山吧!相信你會和我一樣,當完成小目標時,仍會忍不住為自己喝彩!

基本資料:屏風山位於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西部,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管轄,台灣百岳排名第65,海拔3,250公尺,設有三等三角點,編號6378。
交通建議:最新的起登處位於中橫公路(台8線)111.2K處,若從中部出發,建議自駕走台14線,接台14甲線後,經大禹嶺隧道後朝台8線往花蓮方向,約800公尺處,即可看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置的解說牌。入口處沿線部分路肩寬闊,不難找到停車處。
所需時間:
第一天:從登山口出發達松針營地,約兩小時四十分鐘
11:40-12:40 從中橫公路(台8線)111.2K處出發,下切至塔次基里溪
13:20-13:50 過鐵線橋,並於鐵線吊橋營地稍作休息,補充熱量
14:20 抵達松針營地
第二天:從松針營地出發至攻頂,約四小時十五分鐘
03:30-07:45 整裝啟登,從營地開始一路爬升1200公尺到山頂,於7:45攻頂
07:45-08:30 往前100公尺,穿過箭竹林有一開闊原野,可遠眺奇萊北壁
11:40 返回松針營地午餐
13:00-13:50 過塔次基里溪,迎向最後600公尺直上至登山口
15:50 返回台8線111.2K處
難度:★★★
推薦指數:★★★★
此行裝備表

註1:自921大地震封閉中橫上谷關路段之後,白姑大山改由力行產業道路紅香部落起登至今
註2:石門山為台灣百岳之一,編號66,高度 3237 公尺,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No.6389,為八小巒之一。石門山登山口位於台14甲線33.5K處,路程748公尺,約半小時可攻頂。
註3:屏風避難山屋公告 https://npm.cpami.gov.tw/news_1oldmain.aspx?id=3632:入園申請時請選擇「屏風避難山屋申請」路線,初期開放至多2日連續住宿預約。

不只有百岳值得百越 - 清水山與清水山南峰

台灣的山地面積約佔全部面積的70%,包括高山地區和淺山丘陵台地區。本島中央山地呈南北延伸方向縱貫全島,包括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與東部的海岸山脈合稱為台灣約五大山脈。三千公尺以上之山區以高山稱之,其實高山不比中級山難,只是仰之彌高,越是感到雙腿發軟與呼吸困難。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兩百多座,登山界耆老探勘及商議後選定擁有奇、險、峻、秀特色的一百座台灣山峰,也就是為人所知的「百岳」。

既然定義了「百岳」,「完百」也逐漸成為登山愛好者的挑戰目標。百岳攀登的經驗多了,山友間也開始對各個山頭或路線的特色賦予有趣的稱號,譬如著名的「中橫四辣」- 畢祿山、羊頭山、白姑大山及屏風山,其登山口皆在台8線中橫公路上(註1),不僅名列百岳且路線刁鑽嗆辣,因而得名。而「三尖」-中央尖山、大霸尖山、達芬尖山更是令人嚮往;從其他山頭遙望,山形各個尖聳陡峭,四面懸壁矗立在天際之間,氣勢磅礡令人心生敬畏。

然而,原以為攀登百岳僅是登山愛好者間不言而喻的樂趣與目標,新冠病毒竟意外成為這兩年登山活動的推手。山野成為保持社交距離的最佳場域,疫情二級警戒期間,從事山林活動還可以免戴口罩,諸多好處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僅拉低了登山的年齡層,原本優先選擇國際旅遊的退休樂活族,也開始探索台灣山野,「百岳」儼然成為流行語。

這波熱潮提升了民眾對山野的熱情,但也造成熱門路線山屋與營地一位難求,加上無痕山林的環境教育需要時間養成,選擇不當的便溺處或破壞生態廁所、任意丟棄垃圾與商業團體過度運營的亂象時有所聞。若想攀登高山又要避開紛鬧的人潮,除了避免選擇熱門路線(通常是登山口便於停車、山屋設備完善與步道路跡明顯的路線),也別忘了百岳之外還有上百座高度超過三千公尺的山頭可以探訪喔!

一拍即合的愛山人

身為一個上班族,若要請假攀登不是百岳的高山,或許會有心魔需要克服。所幸我熟識的登山夥伴都是單純愛山人,對收集百岳沒有絕對的慾望,只要能夠走入山野就心滿意足。因此當提起清水山兩天一夜的計畫時,二話不說就拍板定案。

乍聽清水山感到陌生,但若是提到百岳排行第五十四位的郡大山,相信許多人都能說出關於它的特色印象:「適合新手一日來回的百岳」、「坐車比登山累的百岳」。的確,郡大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望美村,海拔高度3,263公尺,屬於玉山山脈。由於展望絕佳,登頂往返僅需四至五小時,是許多百岳新手的首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從郡大林道管制哨到登山口的這段林道,僅前段有鋪設水泥,多數時刻都得仰賴高底盤的四輪傳動車與碎石道路拼搏,方能推進位於32公里處的登山口(去程約2小時,回程約1.5小時)。即使如此,據提供接駁服務的司機大哥所言,2021年二二八連假前仆後繼的得利卡在林道上回堵好幾公里,一度還以為是上百台的得利卡來車聚呢!這話或許誇大,但不難理解郡大山的熱門魅力。

郡大林道的歷史魅力

郡大林道起點位於台21線旁十八重溪橋左岸,根據林務局資料,它於民國52年修築完成,長度約為40公里,屬直營伐木所需修築,因鄰近郡大山而得名。後續因作業需要由十八重溪口起延伸至巒大事業區209林班,長度增加為69公里,並繼續延深秀姑巒山及馬博拉斯山等區域,民國70年總長度已達83公里,為當時臺灣最長林道。然而,郡大林道深入地質脆弱區域,在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的肆虐下,目前汽車僅能通行至33.35公里處,其後即是大面積崩塌地。

意外的是,若要探訪清水山,便是經過郡大山登山口直到車道盡頭,整裝徒步部分郡大林道後,接郡大林道36K支線即可!這兩個登山口相隔不到兩公里的距離,卻有著天壤之別的熱度,還真令我驚嘆不已。

既然提到了36K支線,大家一定很好奇如果繼續走郡大林道的主線又會通往何處呢?它即是大名鼎鼎的「南三段」的尾段。一般行走南三段都會從花蓮瑞穗林道出發,全程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二十座,其中名列台灣百岳的有六座;沿途需要經歷無數個崩塌地、過溪等複雜地形,全程天數七至十一天不等,端看山友的時間與體力而定,因此通常是資深山友才會挑戰的路線(更多關於南三段,可以參閱註2)

因此探訪清水山的途中,可能有機會遇上即將完成南三段的勇士們,相逢時刻別忘了給他們熱情的歡呼呢!

意外獨享清水山

既然登山夥伴是極具經驗的愛山人,車子自然也是適合在山野行進的高底盤四輪驅動車,因此我們的行動極為彈性自主,為了能儘早抵達登山口,我們前一晚先入住位於望鄉部落的民宿,隔天一早抵達23K處的林道管制點時,僅需等待十五分鐘便能通過(車輛進出開放時間:08:00-12:00、13:00-17:00)。既然已經過了三分之二的車程,下車活動筋骨之際,也正好欣賞樹齡逾千年的巨檜及小巧的木造祠堂。這時海拔高度已經超過兩千公尺,不難理解林業興盛之際,巨木基部設置土地廟作為精神寄託,但一旁水泥修葺的小屋內居然供奉著媽祖。查詢網路資料(註3),原來是早期工作站主任在宿舍大門處供奉媽祖,後來結束伐木後,因主任宿舍無人居住才改至現在位置繼續供奉,庇佑望鄉與郡大。

與馬祖娘娘祈求此行平安順利
照片:與媽祖娘娘祈求此行平安順利

過了管制站約再前行十公里便是此次的徒步起點,多數的人車都已經留在郡大山登山口,此行除了我們一行三人,還有一組六人的團隊。噓寒問暖一番,得知他們預計沿著林道主線探訪無雙溫泉,其座落於郡大溪與喀塔朗溪匯流處,由於地處山野深處,幽靜美景搭配著陣陣氤氳的自然野湯,是二至三天遠離都市塵囂的絕佳行程。

右前方的山頭即是清水山,左後方則是金子山。
照片:右前方的山頭即是清水山,左後方則是金子山。

由於他們路程較遠,先行告別後就再也沒相遇,天地之間頓時由我們三人獨享。此時清水山(海拔高度3048公尺,150岳,森林三角點)和金子山(海拔高度3005公尺,二等基點No1697)在清朗天空的襯托下,顯得寧靜祥和。這兩座百岳遺珠,經常被人打包一起攀登。但金子山已經位處支線的深處,不僅鮮少人探訪、路跡不明,茂林植披極為繁盛,僅能仰賴前人綁掛的布條辨別方向,找路相當耗費時間。雖然此行預計夜宿伐木盛期遺留下來的工寮,無須背負帳篷,但睡墊睡袋與煮食的裝備仍不可少。既然此行是我睽違兩年的重裝行,和夥伴們極具默契地只選了清水山。

剛起步時不僅留意步伐跨距,還仔細關注呼吸頻率。這般戒慎恐懼地走了一會兒,臉不紅氣不喘的我,這才發現自己正在緩下前行。雖然部分路段因為崩蹋需要爬升繞道,但整體平順好走,即使在34K處是最後的活水源需額外背負三公升的用水,也不讓人感到疲憊。陽光不時從樹梢間穿透而出,灑落在鋪滿松葉的林道上,忍不住輕哼小曲輕跳前行。

林道
照片:陽光灑落寬闊的林道,彷如登山者的康莊大道

既是「林道」,不難遙想林業鼎盛時期,人聲鼎沸,生活機能完備的林場生活。果然35.5K處陸續出現已經頹圮的木造工寮,雖然已經明顯崩壞無法使用,但隔間仍清楚可辨。從屋外自然垂落的枝條交織出一種人跡褪去後的協調感,是一段時光流逝的縮影。

頹圮的工寮靜默地記錄著歷史
照片:頹圮的工寮靜默地記錄著歷史

36K處即是關鍵的岔路口,若要往清水山,需在此往36K支線而行;而之前提到的無雙溫泉與南三段,則需右轉入郡大林道主線,並自此蜿蜒至溪谷直至喀塔朗溪營地。

36K支線朝中間土場的指標
照片:36K支線朝中間土場的指標

我們在中午前抵達支線1K處的水泥工寮,既然是輕裝前往清水山,時間相當寬裕,我們便燒起熱水煮食一番。因為工寮近期仍是原住民打獵的休憩所,不僅維護良好,連鋪放睡墊的區域還鋪有地墊和帆布,寬敞整齊,根本是五星級山屋。

維護良好的水泥工寮
照片:維護良好的水泥工寮

水泥工寮朝停機坪的林道部分崩塌難行,建議依循布條從工寮後方的樹林上切接回主道,途中零星可見電線杆,工寮內甚至還停放著小貨車,雖然輪胎早已消風多時,仍不免驚嘆人車熙攘的盛況。經過停有小貨車的工寮繼續穿越樹林往前行,即可來到俗稱「停機坪」的大平台,此處展望極佳,遙望南三段的山峰稜線令人心生嚮往。

自停機坪眺望連峰稜線
照片:自停機坪眺望連峰稜線

背向山峰,往山裡向上前行沿途可見布條,布條的密度雖稱不上五步一條,但總是在關鍵處指引方向。支線1.2K處需高繞崩地,並在1.6K切回主要道路,之後還有一段高繞接續支線3.2K處,這是清水山南峰鞍部,也是往清水山或金子山的叉路口。根據連走清水山與金子山的山友紀錄,也有人不以大水泥工寮為基地,而是選擇在此紮營,往返兩山更加便利。然而,這也意味這個安排得揹帳篷,極具挑戰。不過或許這正是山野活動的魅力所在,沒有絕對的標準路線,端看個人體力與時間,而變化出各種獨特的行程。

隨著海拔逐漸爬升,視野也更加開闊,我們三人意外獨享了這片山野,引路的布條是與人間相通的唯一訊號,留給五感的只剩下自然的脈動。

三人獨享山野
照片:我們三人獨享了山野

朝清水山邁進的途中,會先經過清水山南峰,其海拔高度3018公尺。既然清水山未能列為百岳,清水山南峰當然也是一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遺珠。南峰展望極好,午後抵達此處烈日已些許西斜,將遠山輪廓映照得更加鮮明。

清水山南峰
照片:我登山的吉祥物-小粉紅,是個不需要踩踏就可以上山下海的單車騎士。久違地登上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很是開心。

清水山南峰與清水山海拔高度相差30公尺,因此往清水山多行走於稜線上,無太多樹林遮蔽,多是遼闊的原野。沿途可見水鹿為了磨角而刮去韌皮部的樹木,可以推測水鹿族群繁盛。聽郡大林道接駁的布農族大哥說,最近林務局委託他們幫忙獵水鹿,以避免林相被過度破壞(樹木的韌皮部被刮了一圈,無法順利運送養分,就只能逐漸枯死。)。雖然此行沒能遇見水鹿,但鳴叫聲還是有的。登山多年,每回聽到前輩在渺無人煙的縱走行程中撿拾到鹿角,很是羨慕。忍不住在這草原間左顧右盼,可惜未能尋獲任何一副鹿角,倒是生命更迭的證據隨處可見,日曬多時的白骨零星散落在草原中。

命案現場
照片:處處可見水鹿的骨骸,或許長年烈日曝曬,白得極不真實。

清水山既然不是以險峻山形著稱,越過大片草原與一處黑水塘後,就抵達了清水山頂,三角點一如這座山給人的形象,親民而低調,悄悄地隱身於一株小樹下。午後兩點多的雲層逐漸聚集,雖然氣象預報不會降雨,若是沒有陽光照耀,這冬日的風仍吹得令人發寒,拍了登頂照後便心滿意足的踏上歸程。

小粉紅與清水山三角點
照片:小粉紅與清水山三角點

登山總是如此,去程因為對路線全然陌生,除了辨別方向位置,也總被不預期的美景奇木給吸引。而回程則顯得專心一意,我們三人以極為輕快的腳步朝著水泥工寮邁進,除了為了欣賞兩隻靈活奔馳的黃喉貂稍作停留,滿心期待回到夜宿處卸下裝備,脫掉紮實的登山鞋,捧著一杯熱騰騰的甜飲,連同稍早在山中的各種滋味一同細細啜飲。

這個夜晚工寮裡沒有其他隊伍,我們三人悠閒地準備晚餐,評點各種料理包與食材的搭配,一陣飽足後便聊起了彼此的近況與登山趣事,睡前在屋外看著點點繁星,若問我什麼是完美?那這樣無可挑剔且與世隔絕的時刻,肯定是極具說服力的例子。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若隔天計畫攀登郡大山,建議摸黑早起,在早上九點前回到32K登山口起登,如此在下午五點前通過管制站閘門才不會過度匆忙,並有機會在入夜前回到台21線。

由於我們沒有計畫攀登郡大山,行動十分從容,回到33.35K停車處時約莫九點。遠遠即見到兩人站在車子不遠處,手插口袋脖子緊縮著,似乎已經在低溫的清晨等候多時。ㄧ聊才知道兩人準備花八天從西往東走完南三段,但因為天氣不佳,前面三天幾乎都是在雨中行走,溼冷之際要做出折返的決心也不容易,但僅這兩天是唯一的好天,若不折返撤退,之後變天時渡溪反而更加危險。既然作了折返的決定,沒有趕路的壓力,懶洋洋地在帳篷裡睡到飽,讓這兩天的陽光將他們的鬱悶一掃而去。

既然原訂計畫未能實現,他們兩天前在有手機通訊信號處聯絡司機約了接駁。然而,此後音訊全無,因此顯得有些焦慮。所幸我們的車子再增加兩人也綽綽有餘,便將他們送到郡大山登山口,請當地車隊用無線電聯絡司機,果然已經在路上,只因為林道今早有落石擋路,花了一些時間處理。

人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山野行走更是如此。若有山友高談闊論征服山岳的事蹟,我總覺得征服的不是山,是自己。自然變化多端而山峰總是在那裡,決定要前進、撤退或放棄,其實都取決於人心。越了解自己的體能與登山給自己的意義,越能單純享受山野帶給你的樂趣。

誰說一定要百岳呢?山野帶給你的能量遠遠大過於攻頂的喜悅。下回也試試看不是百岳的高山吧!

基本資料:清水山(海拔高度3048公尺,150岳,森林三角點),位於郡大林道36K支線深處,雖非列為百岳,但林道沿線可見林業繁盛時期的工寮遺跡,路線前段也與南三段、無雙溫泉等路線重疊,不失為一個親近山林的好去處。
交通建議:郡大林道起點位於台21線旁十八重溪橋左岸。由於天災肆虐,修復與維護有其困難,汽車僅能抵達33.35公里處。由於林道多為碎石土路,建議搭乘高底盤四輪傳動車進入。若委託當地接駁車進入,記得約妥返程時間,路途中並非隨時有手機通訊訊號,若計畫有所更動,可於有訊號處先行留言給司機。
所需時間:本次僅走清水山,自大水泥工寮出發來回僅需4小時,利用兩天一夜的第一天下午攻頂,夜宿大水泥工寮感受山中無歲月的輕鬆寫意,隔天一早便可走出山林,若腳程快者,回程還可以去走郡大山。若想連走清水山與金子山,建議安排三天兩夜,用完整的第二天來完成連走,然而其路途遙遠且路跡不明,從大水泥工寮來回平均需要花費14小時,加上金子山毫無展望,安排這個挑戰需有相當的決心。
第一天:
06:30-07:45自望鄉部落民宿出發,抵達23K處的林道管制點
08:40-09:00 抵達林道終點33.5K處,整裝出發
09:25-09:30 34K最後活水源
10:30 35.5K處左側可見此行第一幢頹圮的工寮,之後陸續出現新舊不一的工寮遺跡,有得僅剩屋體支架,與自然融為一體。
10:45 36K支線往中間土場的指示牌(其與36K主線、支線岔路約相隔五分鐘的腳程)
11:00-12:00 大水泥工寮,整裝並享用中餐
12:00-12:10 停機坪
13:40 清水山南峰
14:10 清水山
16:15 返回大水泥工寮
第二天:
07:30 整裝完畢,快樂啟程!
08:50 34K最後活水源
09:10 林道終點33.5K處
難度:★★★
推薦指數:★★★★
此行裝備表

註1:自921大地震封閉中橫上谷關路段之後,白姑大山改由力行產業道路紅香部落起登至今
註2:輝哥的天空-南三段
註3:鄉野傳奇_玉山腳下郡大林道上的巨檜有靈託夢雕金